楊佺期不肯,謙讓再三,分賓主擺佈而坐。
陰晞等人帶路,一行人進入塢堡。
楊佺期放聲笑道:“三公大義,楊某感佩於心。楊某替哀鴻謝過三位,過後定向朝庭奏報,為三位請功。”
改朝換代讓昔日顯赫地貴爵世家逐步式微、風景不再,當明天子命賈弼之修撰《十八州士族譜》時,新野郡諸姓僅存鄧、岑、陰三氏,鄧、陰兩家定為五品,岑家更是落在六品,皆成為次等家世。
楊佺期笑道:“陰公大名楊某早有耳聞,本該早來拜見,郡中事件煩雜,一向拖到現在,陰公莫怪。”
陰晞年紀最長,已過花甲,鄧靖和岑納都是五十出頭,兩人尊陰晞為兄。陰晞素有遠見,頗具策畫,之前三家數次遇險都是陰晞指導度過,以是遇事鄧、岑兩人都願聽陰晞定奪。
梳理著髯毛,陰晞慢條斯理隧道:“太守親身上門籌糧,你我怎能不給。豈不聞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獲咎不起啊。”
鄧靖拱手禮道:“賴皇天所賜,這兩年風調雨順,莊上糧食略有節餘。朝庭命令施助哀鴻,仆等想略儘微薄之力,捐贈些糧食助太守賑災。”
書佐主理文書,品階不一,州司馬府書佐亦是九品,這無疑又是一枚甜棗。軍侯給了岑家,書佐應當落在陰、鄧兩家頭上。
侍女捧著酒菜奉上,絲竹樂聲從兩廊響起,氛圍高漲,世人紛繁向楊郡守敬酒。
聽到馬蹄聲,犬吠雞啼,豬羊亂奔,一派朝氣。楊安玄心想,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派桃源氣象。
煙塵轟動望樓上的莊丁,鋒利的哨聲響起,木柵放下攔住門路,從村中有拿刀持槍的莊丁結隊奔出,朝木柵處集結而來。
陰晞等民氣中明白,楊太守先畫了一張餅出來,這塊餅有多大就得看三家人捐贈的糧食有多少了。
略做寒喧,楊佺期道:“楊某初來新野,想延請一些熟諳本地環境的才氣之士作為佐官屬吏。陰、鄧、岑三家是郡中望族,族中後輩英才輩出,還請三位大力互助。”
陰家莊在棘水東岸,正幸虧棘陽城和新野縣之間。莊園建有塢堡,土石夯築的外牆高達二丈五,徑有二十丈,好像小城,是儲存物質和核心族人聚居之所,其彆人在塢堡核心建屋而居,構成了村莊。
十數人從塢堡裡迎出,為首的老者率世人在楊佺期馬前躬禮道:“草民陰晞拜見楊郡守。”
屋正中放著個大銅盆,炭火正旺,三人圍著銅盆品字而坐,邊吃邊聊。
木柵拉起,楊佺期帶著世人緩緩前行,楊安玄饒有興趣地打量著四周風景。
楊安深曉得本身挑選文職,便意味著與楊家屬軍無緣,不過楊家那些申明赫赫的先祖,都是以武功功業,本身發奮圖強,何嘗不能位列三公、重振家聲。
又對著鄧靖、岑納笑道:“楊某原想拜見過陰公,再去拜見鄧公、岑公,冇想到在此一併見到,實乃幸事。”
接連拋出軍侯和書佐之職,加上承諾的佐吏,楊太守開出的價碼不謂不高,可想要換回的代價也不低。
鄧靖神采陰沉,歎道:“再如許下去,我們三家也會像馬家、來家一樣泯然人間。”
要知除九品中正製取士外,刺史、郡守等處所行政長官,能夠自辟佐吏,並通過保舉或察舉,使之進入中心任職,或為處所長官。
亂世求存,掙紮向前。六年前暗中停止的佈局現在初現端倪,陰家崛起的但願說不定就在孫女 陰慧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