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封急報讓楊安玄不得不將諸事拜托給孟龍符,帶著王鎮惡、沈慶之等人先行南下回返襄陽。
王鎮惡介麵道:“王莽篡漢輕辱匈奴,匈奴人再叛,重據河套,到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附漢,河套才規複安靜。厥後河套地點被(東)漢朝用於吸附外族、安寧移民,逐步此地胡族人丁越來越多,以羌族和匈奴族為多,漢人反而淪為少數。(東)漢前期羌族多叛,河套失控,自曹魏以後朝庭再有力統治此地,及至現在。”
王鎮惡笑道:“主公無妨讓這些部落前去攻伐赫連璝等人,一顆人頭換十石粟米或財物,信賴很多部落的懦夫情願用夏軍的人頭來換。”
楊安玄想了想道:“安寧郡司馬廖輝作戰英勇,很有智謀,可命其為寧朔將軍、護羌校尉,坐鎮豐林城,留一萬二千兵馬聽其調用。”
得知赫連勃勃身故的動靜,赫連延自主大單於,封其弟赫連昌為左賢王,招聚各族部落,得兵馬三萬餘人,部眾超越十八萬。
看到果城,赫連勃勃鬆了一口氣,所乘的白馬收回一聲短促的嘶鳴,前蹄一軟向空中倒地。赫連勃勃反應敏捷,從馬背上躍落,穩穩地站在地上。
赫連璝得知赫連勃勃亡於美水,在統萬城自主為汗,斬殺抵擋他的叱乾阿利,以王買德為丞相。在王買德的建議下,以王庭收藏招攬無定河(實在當時應當稱奢延水)、帝原水(今榆林水)、黑水、圜水(禿尾河)一帶的遊牧部落,得二十餘萬匈奴、鮮卑、羌、烏丸、羯、氐以及漢族部族歸順,從中征召將士三萬餘人,統萬城中有兵馬近五萬。
楊安玄道:“不錯,豐林城就像要釘子楔入羌胡之地,威攝胡族。愚成心在豐林城四周再築四周小城,既能用來與胡族買賣又可保護豐林城。將來在羌胡之地多建小城,逐步讓各族依城而居,變牧為耕。”
身後諸騎大聲喝采,赫連勃勃看著倒地不起的戰馬,心中哀痛不已。這匹紅色的駿馬是他襲殺嶽父冇奕乾時所得,跟從他十年,見證了他從無到有建立夏國,冇想到本日死於果城外。
大局已定,楊安玄與王鎮惡、孟龍符等人商討該如何措置四分五裂的夏國。孟龍符建議儘起雄師打擊夏國名義上的都城統萬城,一勞永逸地占據夏國。
半個時候後,楊安玄率輕騎進入果城,找尋城中百姓扣問得知夏軍沿黃河北竄。楊安玄派沈慶之和廖輝各率一千騎帶三天乾糧前去追逐赫連勃勃,其他兵馬在果城安息。
孟龍符看了一眼沈慶之,感慨道:“愚看來也要找人讀史講古,弘先讓愚深感後生可畏。”
初春時節,河水冰冷,赫連勃勃背後中了兩箭,深透皮甲,落入河水中,掙紮了一陣,終究有力地被河水帶向下流,消逝在汗青的長河中。
已時,邏騎前來稟報,雍軍離白馬騮(果城)獨一十裡遠。赫連勃勃曉得此城低矮難守,一旦被雍軍困住隻要等死一條道,帶著剩下的輕騎出城沿黃河朝北逃脫。
赫連定、赫連滿隨赫連勃勃葬身在美水當中,其他諸子赫連掃興、赫連謂以代等因為年幼冇有出征,隨王庭部落遷於統萬城,而赫連勃勃的諸兄弟赫連右地代、赫連若門、赫連叱以鞬、赫連阿利羅引等人喪身於亂戰中,赫連乙鬥、赫連韋伐逃過黃河,逃奔了(北)魏國。
三月的東風已經吹進河套之地,大地開端展露著初春的綠意。赫連勃勃一行急馳一百三十餘裡,瞭望果城,夕照正將最後的餘暉中灑落在灰褐的土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