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道城,司馬楚之接到楊安玄的軍令,對其篡奪夷道城讚成,稱首戰得勝、大漲軍威,同時奉告已命張誕派軍攻打夷陵城,並讓司馬楚之可從江上共同作戰。
這些蠻族種類繁多、言語分歧、所居分離,相互之間交叉遷徙,有很多百姓為遁藏戰亂、迴避徭役也逃入山中,插手蠻族。
江州城上,守城的兵丁模糊約約看到江上有船影挪動,倉猝稟報守城的將領餘旋。餘旋側耳靜聽了半晌,道:“江上有船,朝江中射弩。”
檀道濟與劉粹籌議救濟江陵之事,劉粹道:“楊安玄大肆打擊江陵,夷道城喪失,江陵海軍不敷,愚留下三千海軍和一百四十艘戰艦,其他海軍儘皆帶走。”
夷道往西佷山中便有多隻蠻族部落,司馬楚之想藉著叔父司馬休之的遺澤,征召些蠻族懦夫投入軍中,將來這些蠻兵會成為本身的倚仗。
朱超石嘲笑道:“宋軍分紅數股過江,是想誘我出戰,擺明以多欺少。前幾日李將軍從墊江送來三艘新艦,便讓宋軍海軍再嚐嚐海戰失利的滋味。”
夷道地點有五溪蠻,因所居之地山深林密、河穀縱橫,漫衍著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五條河,故得名五溪蠻。當年劉備伐吳之時,五溪蠻首級沙摩柯親統雄師一萬餘人前來助戰。
命人請來麾下蠻族校尉盧褌結,司馬楚之讓他前去佷山招攬蠻兵。盧褌結欣然同意,帶了數十車糧食、布帛和兵器前去山中招人。
檀道濟點頭同意,道:“軍情司稱雍軍在墊江造船,雍州已有很多戰艦,道衝率水軍過江州城時千萬謹慎。”
兩今後,卯末時分,江上大霧滿盈,二十步外便看不清人影。
朱超石直接從儲奇門前去朝天門,雍軍的戰艦藏在朝天門內側水道中。三艘龍骨戰船采取的是平底,大梁拱,多水密隔艙,單層,長約七丈,寬有三丈,最值得稱道的是強度遠賽過艨衝船。
夷道城中糧食充沛,雍公治下更是糧堆滿倉,司馬楚之傳聞過天水太守高長慶當年為抵抗秦兵,承諾贈送糧食召胡人部落助戰。
江陵水戰以後,蕭源之並冇有派兵馬奪回夷道城,而是讓孟楚率二百船艦在沮漳口重立水寨,並派出三千兵馬在陸地保護,沿岸佈設起木柵、箭樓。
聽張誕不肯統軍,範湛心中暗喜,身為武將不在疆場上建功立業,莫非像文官那樣熬資格,雍公治下授爵的可都是武將。
司馬休之任荊州刺史之時,曾讓司馬楚之前去佷山及武陵等地,招安五溪蠻,司馬休之留下的荊州班底中就有近千人是蠻兵。蠻兵善戰,司馬楚之動念用糧食招攬蠻兵。
朱超石已收到戰報,曉得司馬楚之奪了夷道城,猜想剛纔顛末的那隻宋軍海軍應當是回援江陵。江州離江陵太遠,鞭長莫及,隻能聽之任之。
“嘎吱嘎吱”,乾澀的木板碎裂聲響起,船板崩裂,木屑四濺,兩邊的船體外都有木板崩落。
蠻族“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瓜蠃蛤,食品常足”,以農耕為主,兼畜牧、打獵,采煉礦產、紡織溪葛,會點蠟幔,與官府治下的百姓有貿易來往。
六艘樓船每兩艘對應一條平板龍骨艦,宋軍居高臨下朝龍骨艦射箭。龍骨艦不甘逞強,弩箭接連刺入樓船的船體。
江陽城,檀道濟收到劉裕的軍令,命其調派海軍援助江陵城。江陽城有宋軍海軍八千餘人,大小戰艦四百餘艘,大多數是劉粹從江陵篡奪魚複城帶來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