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鋒漢起_第五百零六章開科取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郭高心潮彭湃,道:“如此盛舉,亙古未見,愚得躋身此中,何其幸也。”

楊安玄看著考場眾生相,臉上暴露對勁的淺笑,想起唐太宗那句聞名的話來,輕聲念出,“天下豪傑入吾彀中矣!”

八千多份試卷,除了學宮中未參試的西席,楊安玄另有雍公府中抽調了很多官吏,構成了一百八十人的閱卷團隊。明經五十題,隻要看看是否答對便可,對閱卷者要求不高。

重點放在策試上,策試的左上角試子們事前將本身所寫的策論分類,每類都有精通的閱卷者核閱。本來核閱策論的事情量最大,可究竟上核閱策論最早結束,因為大多數策論都是浮泛無物,人雲亦雲毫無新意,要不就是雕鑿詞句,嘩眾取寵,乃至有人隨便塗沫兩行字塞責。

餘應深深一躬,安閒回身拜彆。

按事前交代餘應舉手錶示,有巡場的小吏上前收卷,誰不熟諳雍公身邊的書令吏,不便出聲笑著點頭為禮。餘應揖了一禮,在世人駭怪的目光中,徐行分開考場。

十月二十五日,榜單在雍公府外的粉牆上張貼,前來觀榜的人如山如海,看到榜上馳名喝彩雀躍,落榜者黯然神傷。

楊安玄微微一笑,道:“梁王是朝廷派來督察科舉的,既然梁王說杜驥在餘應之上,那便將名字更調一下。”

耳旁傳來低低的抱怨聲,“這都是甚麼策試,愚一個讀書人哪知如何農商之事,更不消說軍事”、“唉,這策論清楚為那些做過官吏的人所設”、“豈有此理,這些細務自可交代部屬包辦,何用親力親為,隻需有為而治便可”……

為加快效力,楊安玄將十人分為一組,每人隻閱五題,百份試卷閱罷便相互互換,共百人。估計十人一天起碼能看百份,百人便是千份,有個八九天便能閱完,剩下的時候能夠登錄成績。

第三場讓很多懊喪的考生找回了自傲,經心將詩賦寫得花團錦簇,雍公當年便以詩賦聞名於世,若本身的詩賦能得他賞識,前麵兩場考得不好亦不要緊。

司馬珍之在楊安玄的伴隨下,帶著祠部和吏部官員前來巡場,這些天朝廷官員遭到楊安玄的熱忱接待,每人都收到一份豐富的禮品,楊安玄還專門讓人帶他們到西市以半價購物。

看到教員站在廣場上,餘應忙快步上前見禮,孔鮮板著臉問道:“如何這麼快就出來了,都做完了?”

首屆科舉測驗算是落下了帷幕,但是事情才方纔開端。

梁王司馬珍之指著杜驥的名字道:“此子是故征南將軍杜預玄孫,明經五十題全對,詩賦更勝餘應一頭,隻是策論郭先生說餘應賽過杜驥,孤倒感覺杜驥文采出眾,言之有物。”

楊安玄這個設法公然引發朝廷官員的興趣,從那些黜落的卷中找出些詞句華麗、字體秀美的試卷,在殿中辯論不休,司馬珍之也興趣勃勃地插手此中,用楊安玄的話說,“一言可決人出息”,這類把持人生的感受讓人沉浸。

餘應是他所收的第一個弟子,八千多人招考若能名列前茅作為師長亦顏麵有光,作為賢人後嗣,孔鮮對餘應的成績非常正視,期盼餘應能一舉成名。

三場試罷,歡樂也好,懊喪也罷,都在等候著半個月後成績的公佈,絕大多數人但願通過此次招考竄改本身的運氣。

拿到策試題餘應分感光榮,如果一味在學庠苦讀,他定然隻會紙上誇誇其談,而跟在主公楊安玄身邊這麼久,幫著打理來往函件文書,他學會了很多東西;跟著主公觀察各地民情,走過司、兗之地,餘應此時深切地體味到主公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事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