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香農女_第七十七章 臘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即便韓七這兩次來都表示出了美意,不過五郎還是未曾對其放下防備之心,隻不過對他的印象略微有了些竄改,感覺他倒也不像初度相遇之時那般放肆。

除了吉利的寄意以外,福壽粥的味道也很不錯,一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就連一向吵著要等沈謙萸的小九也吃得眉開眼笑。不再悶悶不樂了。

地裡的豌豆尖長勢極好。六畝地的豌豆尖五郎一小我天然冇法摘得過來,張氏和徐秋怡都說要去地裡幫手,不過被五郎和徐向晚禁止了,畢竟她們二人的好處是做針線,如果將手弄粗糙了,毀了繡莊的布料就得不償失了。

福壽粥未幾,每人隻夠吃一碗,吃完以後便隻能吃韓七送的臘八粥了。

本日是臘八,恰好韓七送了銀龍寺的福壽粥以及臘八粥來,徐向晚一家便冇再做飯,將粥熱了熱,就著食盒裡香味濃烈的鹹菜、包點吃了。

氣候冷了,現在家裡有了進項,也有了些餘錢,張氏是個無能的婦人,便用糯米釀了醪糟米酒。沈掌櫃一起冒寒而來,張氏便與徐秋怡一起煮了幾碗醪糟雞蛋端到客堂接待他和車伕。

徐向晚和五郎固然走了一起,手腳發熱,卻止不住冷風颳耳,鼻尖、耳垂還是凍得通紅。

小九絕望地耷拉下了腦袋,嘟著嘴向徐向晚抱怨了幾句便乖乖地跟著用飯去了。

來人是沈掌櫃。並冇有見到沈謙萸。

夏季家白日短,約莫隻在地裡乾了一個時候的活兒天便黑了下來。

聽沈掌櫃說了後,徐向晚等人才知沈謙萸已經在臘月初回了府城。不知何時才氣再到甘泉縣來了。

徐向晚在沈掌櫃來的時候便帶著小九到田裡去掐豌豆尖去了。

臨行之前,張氏讓五郎裝了兩包自家包的艾蒿米果給沈掌櫃和沈謙萸一人一包,徐向晚則將剛纔現摘的兩籃子豌豆尖給沈掌櫃裝上,也說一籃子送給沈掌櫃,一籃子捎給沈謙萸,沈掌櫃倒也不客氣,接過五郎和徐向晚遞來的東西,道了謝便眉開眼笑地分開了。

不大一會兒,徐向晚就提著兩大籃子豌豆尖返來了。

艾蒿米果是甘泉縣一帶的特性小吃,將田埂山頭采來的嫩艾葉揉碎,與糯米粉均勻異化後,揉成圓餅狀,再將臘肉丁、香豆豉、蒜末放在一起炒香作餡兒,最後用粽葉包了在蒸籠裡蒸熟,吃起來暗香適口,彆有一番風味,是甘泉縣一帶家家戶戶都愛吃的小吃食。

到郭家鎮時天是亮了,卻生了濃濃大霧,不過丈許之距,便是影影綽綽,如入瑤池仙宮,仙氣渺渺,倒也彆有一番風情。(未完待續)

見韓七不但冇有任何特彆的行動,言語之間反倒是多有點撥,徐向晚這才放了心,本想將懷裡的佩玉還給他,卻苦於未曾找到機遇,隻得安撫本身下次再還。

翌日,徐向晚也跟著五郎起了個大早,兄妹二人一起找裡正家借了板車,推著一車豌豆尖便去往了郭家鎮。

銀龍寺的福壽粥遠近聞名,傳聞這福壽粥是用佛前供奉了九九八十一日的乾果、江米等供品熬煮而成,由明台大師親身誦經祈福,吃了以後能增加福壽。結下善緣。由此不但甘泉縣四周的百姓會到銀龍寺接管佈施,就連隔壁州縣也多有信眾聞名而來。也恰是是以,銀龍寺內本日人多稠濁,每年都會呈現一些趁亂作案的柺子,這也是張氏冇讓徐向晚兄妹幾人到寺裡上香求粥的啟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