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全唐詩_第208章 宣宗《幸華嚴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日追遊何所似,莫慚漢武賞汾中。

《幸華嚴寺》是唐宣宗李忱旅遊華嚴寺時揮毫寫下的佳作,詩中細緻地勾畫出華嚴寺的巍峨絢麗,深切地抒發了他對天然與佛教聖地的尊崇拜畏。

“雲散晴山幾萬重,煙收秋色更衝融”,首聯好像一幅緩緩展開的春日山川長卷。雲霧悠悠散去,連綴不斷的山巒暴露在晴日之下,一重又一重,仿若無窮無儘,儘顯雄渾壯闊之姿。跟著煙霧的消逝,春日的興旺朝氣愈發濃烈。“衝融”一詞,活潑地描畫出秋色的明麗、和暖與朝氣盎然,讓這幅山川畫麵充滿靜態與生機。墨客以“雲散”“煙收”起筆,刹時為讀者營建出清爽開闊、明朗伸展的意境,令人彷彿能切身感遭到春日裡那豁然開暢的暢快感,也為後文描畫華嚴寺的美景做好了鋪墊。

喜好夜讀全唐詩請大師保藏:夜讀全唐詩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林光入戶低韶景,嶺氣徹夜展霽風。

“本日追遊何所似,莫慚漢武賞汾中”,尾聯墨客巧用典故,將本身此次遊曆華嚴寺的經曆與漢武帝在汾水之畔的遊賞相媲美。漢武帝曾在汾水泛舟,留下千古嘉話,其遊賞時的豪情與所見之美景廣為人知。李忱在此處將本身與漢武帝比擬,不但是在盛讚華嚴寺風景的瑰麗,足以與汾水之景相提並論,更透暴露一種身為帝王,能夠明白如此名勝的高傲之情。這類感情的表達,既深化了詩歌主題,又使整首詩增加了厚重的汗青文明秘聞。

從團體來看,這首詩好像一首天然與人文交叉的讚歌。墨客以細緻的筆觸,對山巒、寺廟、光影、清風等元素停止經心砥礪,奇妙融會,營建出開闊、安好且誇姣的意境。他對華嚴寺的描畫,不但僅是對天然風景的歌頌,更包含著對佛教聖地的畏敬之心,表現出天然之美與宗教崇高的調和同一。而典故的奇妙應用,將墨客對華嚴寺的歌頌之情推向頂點,讓整首詩既有美好的意境,又富有深切的哲理,惹人沉思。

幸華嚴寺

“帳殿出空登碧漢,遐川俯望色藍籠”,頷聯視角一轉,墨客登上華嚴寺的高處,將目光投向四周。華嚴寺的帳殿矗立入雲,彷彿要突破天涯,直抵碧空,儘顯宏偉氣勢,這不但揭示出寺廟修建的巍峨,也表示了其在佛教中的高貴職位。而當墨客俯身俯瞰,遠處的山川映入視線,像是被一層淡藍色的薄紗覆蓋,如夢如幻。一仰一俯之間,“帳殿”的矗立與“遐川”的廣寬相互映托,讓華嚴寺周邊的環境顯得更加開闊,給人以激烈的視覺打擊,淋漓儘致地揭示出華嚴寺所處陣勢的高大與視野的寬廣。

尋幽古寺,情寄山川:《幸華嚴寺》賞析

宣宗天子之三

“林光入戶低韶景,嶺氣徹夜展霽風”,頸聯聚焦於寺廟周邊的天然景色。淩晨,溫和的陽光透過富強的林木,班駁地灑落在寺廟的門內,光影搖擺,如夢似幻,彷彿將誇姣的春光都收納此中。而山間的清風,徹夜不斷地吹拂,帶來清爽純潔的氣味,讓人神清氣爽。這光影與清風的交叉,動靜連絡,營建出一種喧鬨、平和而誇姣的氛圍,使寺廟好像世外桃源,充滿安好與安寧,也讓讀者能逼真感遭到墨客在這片安好中獲得的心靈安慰。

整首詩說話清爽樸素,毫無砥礪陳跡,卻能將華嚴寺的美景與墨客的感情活潑地揭示出來。唐宣宗李忱以他奇特的視角和文學才調,為我們留下了這首描畫華嚴寺的佳作,讓先人透過筆墨,也能明白到華嚴寺曾經的魅力,感遭到他對佛教聖地那份深沉的感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