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氏_§§第八章 名人納蘭性德(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詠梅)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彆樣清幽,天然標格,莫近東牆。

又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又塞鴻去矣,錦字何時寄?記得燈前佯忍淚,卻問明朝行未。

平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幾竿修竹半夜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點絳唇(詠風蘭)彆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淩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我是人間難過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風景起興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很多是因扈駕遊曆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這些處所至今幾近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蹟生髮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處。通過對所寫處所停止體察,能夠更深切,更全麵地體味,熟諳納蘭性德此類詩詞創作的啟事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精確的感受。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遊“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從玄燁憑高瞭望,寫下《望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算來彆是苦楚。舊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穀風景。幾處離宮,至今孺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線,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夕陽。歸雁兩三行,見亂雲低水,鐵騎荒岡。僧飯傍晚,鬆門涼月拂袖裳。”站在平坡山顛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向、東向瞭望。南望,永定河一線漂渺如帶似紗由它千萬年眾多沖刷構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構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著相稱首要的影響,並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累累土崗。山下不遠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朝翠微公主的陵墓埋冇無尋,明朝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步代替。東南望,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多數址上的明清北都城紫氣東來。遼宋於會城門北、紫竹院一帶停止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後,東移城廓建多數城。汗青變遷,王朝更迭,都邑榮枯,激發了納蘭性德的無窮感慨。納蘭性德從駕到西山黑龍潭,寫下《憶秦娥?龍潭口》“山堆疊,絕壁一線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齧。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沉潭底蛟龍窟。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龍潭位於畫眉山北,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裡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深潭底冒出。

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著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為證: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寫到一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丁壯,其友慟道:“看到常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