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1魼:即“胠”的同聲假借字,指腋下脅上部分。2留牛:能夠就是本書另一處所講的犁牛。據前人講,犁牛身上的紋理像老虎的斑紋。3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蟄。一些植物在過冬時處在昏睡不動的狀況中,彷彿死了普通。4腫:一種皮膚和皮下構造的化膿性炎症。
【譯文】再往東三百八十裡,是座即翼山。山上發展著很多奇特的野獸,水中發展著很多奇特的魚,還盛產白玉,有很多蝮蟲,很多奇特的蛇,很多奇特的樹木,人是不成上去的。
【註釋】1棪木:一種喬木,結出的果實像蘋果,大要紅了便可吃。2水玉:古時也叫做水
南山(經)之首曰(■)(qu6)[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1。有草焉,其狀如韭(ji()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穀)[榖(g^u)]而黑理2,其華四照,其名曰迷(穀)[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y))而白耳3,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9ngx9ng)4,食之善走。麗■(j9)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此中多育沛5,佩之無瘕(ji3)6疾。
【註釋】1赤金:就是上文所說的黃金,指未經提煉過的赤黃色沙金。2白金:即白銀。這裡指未經提煉過的銀礦石。以下同此。3謠:不消樂器伴奏的歌頌。4虺:毒蛇。5為:管理。這裡是醫治、醫治的意義。底:這裡與“胝”的意義不異,就是手掌或腳底因耐久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稱“老繭”。
【註釋】1蝮蟲:傳說中的一種植物,也叫反鼻蟲,色彩如同紅、白相間的綬帶紋理,鼻子上長有針刺,大的一百多斤重。這裡的蟲(hu!)是“虺”的本字,不是蟲豸之蟲(ch$ng)。
【譯文】再往東三百裡,是座柢山,山間多水流,冇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稱呼是鯥,夏季冬眠而夏天覆蘇,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不患癰腫疾病。
【譯文】再往東四百裡,是座亶爰山,山間多水流,冇有花草樹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髮,稱呼是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官,吃了它的肉就會令人不產生妒忌心。
精,即現在所說的水晶石。因它瑩亮如水,堅固如玉,以是如許叫。3黃金:這裡指黃色的沙金,不是顛末提煉了的純金。
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陷落,有人發明內裡的石壁上描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象,傳說開來,但無人曉得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天子問他如何曉得的,劉向也答覆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天子大驚,朝臣轟動,因而呈現了一股瀏覽《山海經》的小高潮。
又東四百裡,曰亶(d3n)爰(yu2n)之山,多水,無草木,不成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1,其名曰類,自為牝()牡(m()2,食者不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