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林黛玉_95.春寒(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林黛玉這纔有空翻開書商送來的市道上的新作。正一行翻開署名“芙蓉妃子”的《少年事月》,讀了幾行諸如“他們對我如此地不公。是,我的父親、叔父,疇昔或許曾經收過他們幾鬥租子罷。或許,因他們交不出租子,也略微峻厲地問了幾次罷。但是,我的父親、叔父,曾經為嚴家,供出過多少位的讀書人嗬!”

“啪”,筆掉了。

腦中緩慢地過了一遍短長乾係,心中一轉,林黛玉道:“你去的時候,請他們,悄悄捐掉。教廣州書局萬不成為了立名,就對外鼓吹這是我捐的,更不成說這是潤筆費。不然,我定不乾休。”

“南洋民風,一貫是男人跟著女子居住,女子籌劃家務農耕,養家餬口。這小女,名喚青一字,自幼長在南洋,隨母居住,幾歲上,才從父遠遊,卻也不讀中原之書,隻以西歐新文作為教養。待回返故國,卻已養成剛烈之性,烈火脾氣……”

名譽一大,無益也有弊。利者,南邊,再冇有誰敢對她的出身、性彆,多嘴多舌半句。哪怕不借叔叔的勢,她不管走到那裡,普通都被奉為上賓。

雇傭來的女仆秀英是識字的,她也是瀟湘先生的崇拜者,深知蜜斯讀書之癖頗深, 等書商走了,便當即翻開簾子送了書出來:“蜜斯, 你看, 新書來了。這紙是比來新引進的西洋造紙機造的, 這刻本, 字是用西洋的鉛印的。本錢便宜, 本子卻大,字又劃一。怪不得老爺力排眾議,非要引進西洋的印字機,還要工匠吃力量造鉛活字呢。”

書商臉一僵, 又忙恭恭敬敬地賠笑:“那是。那是。我們把這期的新刻的小說並潤筆費留下了, 小謹慎意,不成敬意,還望天賦生稿之日,先考慮我們廣州書局。”

寫到這裡,就想,兩個月前,各路商會雲集廣州,招兵買馬,帶著各地商會的本土權勢並廣州一帶招來的兵馬,一起往金陵去援助聖京與義兵了。

他定下這潤筆費的標準,又親身操刀引進了鉛活字,使報刊冊本,更易推行,以便更多布衣後輩得以識字。

我那點微博的潤筆費寄給聯軍——現在叫做自在軍,雖則杯水車薪,不曉得有冇有些微幫忙?

而青青和渡兒更是自台州一彆,此去兩個月冇有訊息,隻中間傳了一信“安好”返來,卻隻誇說昂揚士氣。不知詳細環境如何?

“芙蓉妃子?”林黛玉懶怠與那一心鑽到錢眼裡去的書商打交道,隻倚在榻前,撚著冊頁,“新近力捧的名家?才女?”

便應道:“是。”

核閱了一遍前邊已經寫罷了的,再提筆寫台州領兵馳援聖京這一節。

“先生, 您的新書創作可順利?我們書局,早就被飛來扣問的手劄淹冇了。不如……”書局的書商委宛地扣問。

秀英踩著那雙半大腳,竟也提著裙子跑得緩慢:“蜜斯,蜜斯,圍困聖京的朝廷雄師被打退了!縮回長江以北去了!傳信的人返來了,街上都歡暢瘋了!”

她毫無淑女儀態地,跟著秀英跑了出去。

自從聯軍改名做“自在軍”,瀟湘君子的名聲更是水漲船高。

念及日複一日,因不知她的居處,便去叔叔地點的市當局寄送禮品的年青男女,她內心如暖水淌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