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妃雖晚不須嗟_第二百八十八章 離枝 17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請至“瀟湘書院app”瀏覽正版,1章1毛錢,《一妃》是參賽作品,有你的支撐白錦玉鳳辰纔會贏,作者也才氣寫下去。本次發設防盜版,勿點】

文天祥脾氣豁達豪放,平生衣食豐富,聲伎合座。到這時,痛心腸本身貶損懲罰本身,把家裡的資產全數作為軍費。每當與來賓、僚屬談到國度時勢,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彆人的歡愉為歡愉的人,也憂愁彆人憂愁的事情,以彆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彆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鹹淳九年(1273年),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是以見到了本來的宰相江萬裡。江萬裡平素就對文天祥的誌向、時令感到詫異,同他談到國事,神采哀傷地說:“我老了,察看天時人事該當有竄改,我看到的人很多,擔負管理國度的任務,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儘力。”[13]

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進士第一,成為狀元。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水兵節度判官。鹹淳六年(1270年),任軍火監兼權直學士院,因擬詔時言語有調侃權相賈似道之處,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用家財作為軍資,招募士卒勤王,被宋廷任命為浙西、江東製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時,因內部失和而退守餘杭。隨後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與元軍媾和,因麵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送北上途中逃歸。旋即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因建策不被采取而赴南劍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在五坡嶺被俘,再被押送至元多數。

開慶初年(1259年),元朝的軍隊攻打南宋,寺人董宋臣對宋理宗說要遷都,冇有人敢群情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水兵節度判官,上書“要求斬殺董宋臣,以同一民氣”。因不被采取,就本身請奪職回籍。厥後逐步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過,也冇有覆信。[11]是以出外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群情罷免。擔負軍火監併兼任代理直學士院。賈似道稱本身得病,要求退休,用以威脅宋理宗,詔令冇應允。文天祥草擬製誥,所寫筆墨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草擬聖旨誥命的內製因循要報告稿檢查,文天祥冇有寫,賈似道不歡暢,號令台臣張誌立奏劾奪職他。文天祥已經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12]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1])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墨客,抗元名臣,民族豪傑[2][3-4],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在多數被囚禁達三年之久,屢經威脅利誘,誓死不平,於元至元十九年十仲春(1283年1月)安閒就義,長年四十七歲[5]。其著作經先人輯為《文山先生選集》,多有忠憤慷慨之文,詩風至德祐後一變,氣勢豪宕,允稱詩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