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_第375章 虛心誠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現在,大可汗與可賀敦已率軍西撻討伐阿波,他窟合真雖是大可汗駕前的頭號親信重臣,但畢竟事涉突利可汗處羅喉,窟合真得知處羅喉父子詐言勸大可汗從西北撤兵的本相後,也不敢私行做主,遂帶了楊廣的親筆信,悄悄地北上,來見第二可汗庵邏參議對策。

楊廣因楊爽率兵出關之前,本身仍一力主張待處羅喉那邊有了勸說其兄沙缽略退兵的切當動靜後,再視景象呼應行事,徹夜被安如溪重提此事,不由得很有同感,卻念及眼下情勢已與半個月前多有分歧,楊爽雄師已被南北兩路突厥雄師圍困於關外,這類環境下再派人勸說處羅喉信守承諾,放楊爽雄師撤回關內,豈不是有點陳腐好笑?

“我猜王爺必有此疑問。”安如溪像是對楊廣的疑慮早有籌辦,不急不徐地向他講解道,“但王爺也還記得吧,兩個月前,處羅喉是以讓出白道州,帶領全族內附我大隋做為前提,以求得王爺應允其全軍從白道州安然撤回五原城的。依我猜想,他必不敢照實將此稟知其兄沙缽略,王爺可操縱這一點,命人出關力勸其放衛王雄師撤回關內,即便不能逼其就範,起碼也可藉此窺測突厥救兵的真假,使處羅喉心存顧忌,不致與突厥救兵儘力共同,向衛王雄師建議圍攻,進而會減輕衛王雄師麵對的壓力。我幾次揣摸,以處羅喉目前之心機,王爺正能夠謙虛誠意待之,事若行,當然是好,事若不可,起碼王爺派人出關會晤處羅喉的動靜一旦在突厥軍中傳散開來,定會使得沙缽略思疑處羅喉暗通我大隋,突厥內隙既生,衛王便可趁此機會率軍破圍,撤回關內了。”

“你是說,還要當場募兵?”楊廣聽安如溪建言他增加幷州的兵力,脫口問道。

“王爺,遵循時候推算,此次沙缽略主力從西北撤回,應是處羅喉之前承諾王爺,勸說的成果。”安如溪持續說道,“衛王率軍出關北伐,也恰是因為兩月刻日將至,處羅喉冇有履約的原因,以是,王爺可命人出關麵見處羅喉,安然奉告衛王出關的前後起因,壓服其與我休兵罷戰,放衛王所部撤回關內。”

段達受命出關,固然連處羅喉的麵兒都漢能見上,就被窟合真從白道州趕回了幷州,他此行卻如安如溪事前所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安如溪搖點頭,答道:“前些時,王爺才應河北諸州府世家豪右之請,遣返其應征參軍之家奴,眼下又正值規複春耕的農忙季候,王爺還欲在河北道治下重倡佛法,這些都分歧適在本地再行募兵之事。要想在較短時候內求得一支救兵,以解關外之困,王爺須得就近向駐守東都的秦王求援。東都距幷州,較長安近了有將近一半的路程,爾目前廷對南陳之戰事已暫告一階段,東都留守之兵力正可北上,聲援幷州,以解燃眉之急。不知王爺覺得如何?”

聽安如溪建言本身向駐守東都的秦王楊俊求援,楊廣心中不免犯起了躑躅:楊俊如果像大哥楊勇那樣,對本身心胸和睦,派人向他求援也還勉強行得通,但是先前在長安時,楊俊與楊秀兩位兄弟便和本身心存芥蒂,爾今安如溪卻要本身違例向他求援,這行得通嗎?

先說段達這一起,他遵循楊廣的叮嚀,與李徹帶領出關策應楊爽的一萬人馬拉開一段間隔,以隋朝晉王使節的身份公開到白道州城外叩關,要麵見突利可汗處羅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