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能古董商_一些常見的瓷器青銅器等古董的樣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雞冠壺――壺的一種式樣。遼代的壺式,因壺的頂部很像雞冠,故名。扁體,下腹部肥碩,上部有管式短流。產地在遼寧省的阿魯科沁旗、赤峰及遼陽等地,種類以黃釉、白釉及綠釉居多,具有濃烈的契丹民族氣勢。

唾壺――壺的一種式樣。衛生器具,吐唾液的容器。洗口,短頸,鼓腹平底。三國時吳、晉初越窯已大量燒造青瓷唾壺。宋朝龍泉窯、定窯亦燒造,外型有所竄改,上部洗口增大,淺圈足。

背壺――壺的一種式樣。雞心鈕蓋,小口,短頸,壺體圓形,腹部一側隆起,中間部位凸臍,一側扁平,肩兩側有對稱雙係,便於穿帶背起,故名。明朝永樂、宣德晾德鎮窯已有燒製,種類有青花、白釉。清朝有仿造。

橄欖瓶――瓶的一種式樣。撇口,短頸,肩、頸部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宋朝河南登封窯創製,清朝仍有燒造,外型略有竄改,頸部稍長,均勻秀美。

石榴尊――尊的一種式樣。唇口外卷,短頸,圓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伸開的石榴果,故名。清朝雍正景德鎮窯始燒,種類有青釉、窯變釉、茶葉末釉等。

虎子――一種盛器。口部似張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圓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處有兩說,一說是溺器;一說是水器。東漢時呈現,六朝時墓葬中常風見,均為青釉。

雞頭壺――壺的一種式樣。以壺嘴作成雞首狀,故名,始見於西晉,持續至唐朝初期,各代器型略有竄改。浙江地區盛燒,種類為青釉和黑釉。

鳳頭壺――壺的一種式樣。因壺口部似鳳首,故名。鳳頭形壺蓋,束頸,腹部微碩,下承以喇叭形高足,一側有流,另一側普通附以直立的龍形柄。唐朝創製,種類有三彩、白釉及青

穿帶壺――壺的一種式樣。小口,短頸,橢圓腹,器物的下部兩側各有長方形穿孔,與肩部兩側的雙貫耳兩兩相對,能夠穿帶提攜,故名。唐朝已見有,宋至清朝持續燒造,種類有白釉、青釉、紅釉等。

提梁壺――壺的一種式樣。小口,細流,鼓腹,平底,有蓋,為了提拿便利,在肩部兩端連以半月形提梁,故名。宋朝耀州窯創製,明、清均有燒造,種類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

將軍罐――罐的一種式樣。直口,短頸,豐肩,鼓腹下收,平底或淺圈足,因寶珠頂紐蓋形似將軍頭盔,故名。清初景德鎮窯風行,多為青花、五彩器。清末民初仿品甚多。

桃式洗――洗的一種式樣。淺體,形如半個桃子,故名。宋朝龍泉窯、官窯均有製作,明清時景德鎮窯、宜興窯亦有製作。

羅卜尊――尊的一種式樣。亦稱“萊菔尊”。小口外撇,頸頎長,豐肩,肩下漸收,底內凹,器形似羅卜,故名。清朝康熙景德鎮窯多見燒造,以豇豆紅居多,也有天藍釉、豆青釉。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百鹿尊――尊的一種式樣。器形與牛頭尊不異,大口,口以下漸放,垂腹,圈足,肩兩側有對稱的獸頭耳,通體繪群鹿,故名,清朝乾隆景德鎮窯製,種類以彩為主,晚清有仿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