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旨。”周延儒恭聲答道。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溫體仁趕快請罪道。
可悲的是,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經曆不豐,入閣為相很有幾分趕鴨子上架的意味,真正遇見甚麼突發事件根基廢人兩位,導致天啟年間到處叮噹亂響,滿耳機杼聲的東暖閣這兩年經常和墳場普通,充滿著陰冷凝重的氛圍。
“為今之計,隻要一策,朝廷遣使,向東虜乞降。。。錦州諸城,都可暫歸東虜,隻要對方償還寧遠便可。”周延儒像是下了極大的決計,緩緩的道:“乃至,我們能夠承認東虜所立之清國為我大明屬國,賜與他們封號和封土。。。隻要他們情願退兵,給我大明關寧軍以喘氣之機。”
溫體仁想不到甚麼分身之法,隻好硬著頭皮道:“皇上,這個。。。微臣覺得,誠國公雖擅殺大將,但現在火線危急,此一次實乃權宜之計。。。當然,也不成不罰,亦不成重罰。。。”
要說內閣裡幾位大學士,除了溫體仁,周延儒,李沐三人外,另有首輔韓爌,次輔來宗道,文華殿大學士張子續。按理來講,這三位都是勞苦功高,聲望卓著的老臣,天子更應當親之信之,但是崇禎天子疑芥蒂極重。越是如同韓閣老,來閣老如許聲望極高的肱骨之臣,天子反而要冷淡三分,反而對周延儒和溫體仁兩個半路削髮的大學士信賴有加。
看著天子陰晴不定的神采,溫體仁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對於李沐,崇禎是嫉恨到了非常,這個彆說溫體仁,朝野高低應當無人不知。但是國度戰事頻任,還真少了他誠國公不成。看看三省總督楊鶴,雲貴總督朱燮元,哪一個真的能頂的起大梁來?現在雲貴戰事也不悲觀,如果桂林失守,怕是還免不了希冀李沐去安然邦彥的亂子。
“哦?”崇禎眉頭一揚,伸手虛抬道:“周愛卿儘可說來,朕恕你無罪。”
見溫體仁支支吾吾的寬裕模樣,周延儒不免悄悄好笑,很有些幸災樂禍的看著他,溫體仁見周延儒那皮笑肉不笑的模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如許的死局,本身又如何能等閒解開。
乾清宮東暖閣內,崇禎還是是那副雷打不動的陰沉神采,麵前坐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位大學士也是謹慎萬分,大氣都不敢亂喘。
“皇上,我大明南北諸鎮,大有乾梁之才,隻是短時候內恐難以調和諸軍,不得不仰仗誠國公在軍中的極高聲望。但如果假以光陰,諸如陝甘總督孫傳庭,陝西巡撫曹允楨,都是可貴一見的乾才,數年以後定能執掌大局,覺得柱國之臣。隻要建奴雄師退兵,皇上便能夠毫無顧忌的拿下李沐,再調派親信之臣,把西北軍緊緊握在手中,彼時再集合雄師,揮師遼東,一戰可定天下。”周延儒歸正說都說了,乾脆也就不顧及那麼多,竹筒倒豆子般的道:“皇上,祖訓雖有不媾和的條目,但現在情勢危急,就算是太祖爺活著,他必定也會支撐您這麼做的。誠國公允定河南之亂,封賞的聖旨至今未發,已經讓很多人有了非議,現在放眼大明,西北三省都是他的擺設,東南六省和艦隊也是李家的軍隊,山東巡撫是他的教員,鎮守四川和河南的白桿兵是他生存亡死的兄弟,如果再讓他握緊了遼鎮,錦鎮,大明朝的權益,十之八九已在李氏手中,皇上!這不是要考慮祖訓的時候了!這是要考慮朱明天下,社稷宗廟姓甚名誰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