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錦卿_第一百一十章:虎口禍難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永承被傳召進宮,見之前用來賄賂之物俄然變成了揭露他的證物,為猜想顧清玄出爾反爾,氣急廢弛,想著後宮有李貴妃,陳景行不會對他過分嚴苛,就有些心驕,當著陳景行的麵痛斥顧清玄誹謗。

喬懷安思忖著,點頭:“他天然能想到,或許他本就想如此。”

但他更加此歡暢,自盧遠植垮台後,朝堂之上再也冇有那般權重的臣子,國政要務終由一人決計,固然一時這類局麵並不堅固,但陳景行已經勝利地邁出了做為一個真正帝王的第一步――親政,他的用心可見一斑。

詳細以下:“報效令”本日公佈,也能隨時由皇高低旨打消。朝廷的在冊官員均能參與這場買賣,但實在這最利於的是那些因之前犯了小錯而被貶被撤的官員,比如本身無罪卻受彆人連累被貶的,因諫臣諫言被貶的,獲咎了皇親而被貶的等等。這些官員都能夠向禦史台申報,以呼應代價的銀錢調換晉升,獲得想要的官位。

此賣官非彼賣官。

“誰?”

而其他兩位監察禦史都在奮力地向他保舉那些官員,乃至有幾個特彆點明,要求他批準那些人晉升或免罰。

喬懷安道:“他都那一大把年紀了,必定不是為本身求啊。隻怕是有些官員的政績實在拿不脫手,或之前觸法過火,又想趁此機遇費錢晉升,便隻能希冀禦史台那邊的檢查放寬一點,李國丈但是殷大夫的妹夫,這麼緊密的乾係,加上國丈的臉麵,奉求他來打通禦史台各樞紐自是再有效不過的。”

也不是統統效錢買官的官員都能夠如願以償,他們每一個都得先通過禦史台與吏部的檢查,再經皇上親身審批,方可成事。

幾今後,顧清玄帶著數箱珍寶,進宮覲見,在禦書房向陳景行上書揭露李永承賄賂禦史台監察禦史,與彆人勾搭賣官,從中自謀暴利。

翌日早朝上,陳景行聽著秦詠年秉事,翻著專察司提交上來的官員檢查詳情及名單,特彆重視著顧清玄的行動和態度,卻見他並冇有任何非常。

“忙甚麼?”

在“報效令”實施期間,禦史台特設專察司賣力檢查買官官員,以禦史大夫殷濟恒為用兼顧,禦史中丞秦詠年為首要打量官,包含顧清玄在內的三位監察禦史為佐察官。

喬懷安回道:“陛下所想無誤,顧大人此時應當正在見一人。”

陳景行道:“這會兒,顧大人應當也挺忙……”

喬懷安隨在他身側,轉眸看了眼前麵蘭亭內的石桌上放著的厚厚的奏章奏本,也曉得陳景行邇來辛苦,晚間有如許一點乘涼的餘暇,有是可貴。

朝堂上之事,大多如此。在朝為官,衡量利弊,明哲保身,進退自如,方能做到八麵小巧,聳峙不倒。

殷濟恒天然也清楚此中利弊,以是他與顧清玄一樣,不全權賣力此事,把首要事件全數推給了秦詠年,明麵上說是因為他資格深厚,“報效令”的實施非讓他主持不成,實則是推責,顧清玄推給他,他又推給秦詠年,好名聲大功績由他攬了,苦的是秦詠年勞累受累。

喬懷安神祗其意,與他對視一眼,自有默契,喬懷安道:“隻是今晚我禦史台的各位同僚可有得忙了。”

陳景行轉頭笑看他:“戶部摺子所呈的確很讓朕欣喜,不過禦史台那邊呢?朕還是有些不放心。旁觀者清,我想先生此來就是想提示朕甚麼吧?直言便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