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女生呀呀嘿_第02章 齊物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六合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乃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不決也。果有言邪?其何嘗有言邪?其覺得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成?道隱於小成,言隱於繁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覺得未始有物者,至矣,儘矣,不成以加矣!其次覺得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覺得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以是虧也。道之以是虧,愛之以是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近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畢生無成。如果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如果而不成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是故滑疑之耀,賢人之所圖也。為是不消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但是物無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固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覺得雌,麋與鹿交。鰍與魚遊。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切,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齧缺曰:“子倒黴害,則至人固不知短長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銀河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以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短長之端乎!”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膾、胥、敖,南麵而不豁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豁然何哉!昔者旬日並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物不過彼,物不過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因而,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固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成,方不成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賢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