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女生呀呀嘿_卷十 繆稱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今夫夜有求,與瞽師亻並。東方開,斯照矣。動而無益,則損隨之。故《易》曰:“剝之不成遂儘也。故受之以複。”積薄為厚,積卑為高,故君子日孜孜以成輝,小人日怏怏乃至辱。其動靜也,離朱弗能見也。文王聞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非為日不敷也,其憂尋推之也。故《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誠在令外也。賢人在上,民遷而化,情以先之也。動於上,不該於下者,情與令殊也。故《易》曰:“亢龍有悔。”三月嬰兒,未知短長也,而慈母之愛諭焉者,情也。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不言之用者,曠曠乎大哉!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忠信形於內,打動應於外,故禹執乾鏚,舞於兩階之間,而三苗服。鷹翔川,魚鱉沈,飛鳥揚,必遠害也。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藏於中,而不能違其難也。故交之甘甘,非正為庶也,而庶焉往。君子之慘怛,非正為偽形也,諭乎民氣。非從外入,自中出者也。義正乎君,仁親乎父。故君之於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為苟簡易;父之於子也,能建議之,不能使無憂尋。

天有四時,人有四用。何謂四用?視而形之,莫明於目;聽而精之,莫聰於耳;重而閉之,莫固於口;含而藏之,莫深於心。目見其形,耳聽其聲,口言其誠,而心致之精,則萬物之化鹹有極矣。地以德廣,君以德尊,上也;地以義廣,君以義尊,次也;地以強廣,君以強尊,下也。故粹者王,閉甙裕無一焉者亡。 中國古籍全錄

水濁者魚僉,令苛者民亂。城峭者必崩,岸青者必陀。故商鞅立法而分割,吳起刻削而車裂。治國譬若張瑟,大弦糸旦,則小弦絕矣。故急轡數策者,非千裡之禦也。有聲之聲,不過百裡;無聲之聲,施於四海。是故祿過其功者損,名過實在者蔽。情行合而名副之,禍福不虛至矣。身有醜夢,不堪正行;國有妖祥,不堪善政。是故前有軒冕之賞,不成以無功取也;後有斧鉞之禁,不成以無罪蒙也。素修改者,弗離道也。君子不謂小善不敷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是故積羽沈舟,群輕折軸。

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包裹宇宙而無表裡,洞同覆載而無所礙。是故體道者,不哀不樂,不喜不怒,其坐無慮,其寢無夢,物來而名,事來而應。主者,國之心,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

賢人不求譽,不辟誹,正身直行,眾邪自息。今釋正而追曲,倍是而從眾,是與俗儷走,而內無繩,故賢人反己而弗由也。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

小人之處置也,曰苟得,君子曰苟義。所求者同,所期者異乎!擊舟水中,魚沈而鳥揚。同聞而殊事,其情一也。僖負羈以壺餐表其閭。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禮不隆,而德不足。仁心之戴德接而よ怛生。故其入人深。俱之叫呼也,在家老則為恩厚,其在責人則生爭鬥。故曰:兵莫よ於意誌,莫邪為下;寇莫大於陰陽,χ鼓為小。聖報酬善。非以求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故交之憂喜,非為鹿,焉焉往生也。故至人不容。故若眯而撫,若跌而據。賢人之為治,淡然不見賢焉,終而後知其可大也。若日之行,騏驥不能與之爭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