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飼龍_第六十四章 崔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正胡思亂想著,上首的崔娘娘開口道:“柔波自幼身子有些不敷,是以家裡人便不忍在功課上過苛了,詩賦上冇如何經心,閨閣之作,格式小了些,太子和這一首,倒冇甚麼處,隻‘臨風縞衣人’‘空山倦遊晚’、這兩句過分蕭索,春日本是萬物生髮之日,少年人該當興旺活力纔是,實不該為賦新詞寫這些傷春之語。”

中間的士子聽到太子念出這句詩,臉上微微都有些異色,本來這倒是有典故的,昔年聖後欲遊上苑,作詩一首“明朝遊上苑,孔殷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晨風吹。”,此詩一出,此中霸氣自是不凡,很快便傳播開來,百姓無知,便編出些故事戲曲傳唱,道是女首要求百花齊發,唯有牡丹不肯應詔,遂被聖後以烈火炙烤,枝條焦枯卻仍能花發。實在這批駁聖後,盛讚牡丹風骨的典故,如果彆個看到還好,恰好太子乃是聖後嫡孫,卻不知是那位貴女做出此詩來,實在有些不大巧,隻是這詩箋都是由女官們謄抄出來,這也是宮裡端方,朱紫的手跡極少流出。

但是世人看太子麵上神采天然,毫無慍怒之色,反倒微微有些賞識之色,心下又頗讚美,感覺太子殿下溫良恭讓,虛懷若穀,實在為社稷之福。隻看李知璧含笑對李知瑉道:“切看看我拿到的。”說完也拆開手裡蘭花的白緞子,上邊倒是一首五絕:“苑裡尋春早,苔生白露微。蘭香輕染袖,好向故園歸。”

隻看女官頓挫頓挫地讀來,明顯很淺顯的花團錦簇的一首詩,卻彷彿也讀出了些滋味來,讓席上的氛圍一鬆,大家都爭著儘量在那首四平八穩的詩裡頭找出閃光點,想減緩剛纔那難堪嚴峻,竇皇後成為了席上被阿諛的核心,上官筠的詩因著有些批駁聖後之處,貴女們則都非常含蓄而委宛地避開了,隻拿著秦王的詩來誇:天香染衣不忍拂,王爺真是惜花之人啊。”“薄弱雍容,閒適風騷,王爺公然不愧為鳳子龍孫,天家氣度。”

王爺竟然抽到的是上官筠的詩?席上驀的一靜,都看向上官筠,上官筠明顯也微微有些錯愕,這時上首一向彷彿不存在的竇皇後俄然含笑道:“竟然是秦王拿到了上官娘子的詩嗎?快快念來。”

東陽公主輕哼了一聲,竟也冇有持續膠葛,隻是有些不耐煩看向下首女官:“其他詩呢?”

趙樸真內心大驚,本來剛纔她聽到太子和詩,心中也感覺作為一國儲君,在這熱熱烈鬨的宮宴上,作此蕭索老成的詩,實在有些分歧適,還不如秦王乾脆寫個圓美滿滿花團錦簇的應製詩,四平八穩的格律,說不上好,卻也挑不出錯兒,現在崔娘娘一針見血,明顯這話也隻要太子的親生母親纔有資格說,彆的人倒不好說甚麼。

這時賣力拆詩箋的女官忙笑著轉呈:“這是秦王殿下和的上官蜜斯的詩。”

東陽公主這話一說,席上一靜,本來竇皇後作為主宴之人,這時候該在中間補救纔是,畢竟這兩位,普通貴女命婦是冇有資格插嘴的,但竇皇後現在木著臉彷彿不存在普通,隻看崔娘娘微微一笑:“莊老尚且夢蝶,我現在所眷戀凡塵者,不過這一點血肉之情,平靜有為後,可另有一句順其天然――遊心於淡,合氣於漠,我自隨心,方合於六合大道。”

本來太子和的是這位崔娘子嗎?趙樸真想起剛纔太子那當真的模樣,不由想笑,太子――是想拿到上官筠的詩的吧?選的蘭花,是了,前次去上官家的園子,彷彿就有很多蘭花,厥後傳聞是上官娘子的亡母所喜好的,成果卻恰好拿到的是這位崔娘子的詩,也不知上官筠的詩是誰拿到了,最後拿到的人會不會被太子記一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