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陸文龍,嶽飛部下虎將,為潞安州節度使陸登之子,潞安州被金兵攻破後成為金兀朮的義子,厥後在得知本身出身後返回宋朝,併成為嶽家軍中的一員虎將。”
“算了算了。”高暢一點頭把這些邪念十足散去,下達指令道:“體係,給我用最高限度96個呼喚點數停止兩次呼喚,彆離側重為武力和統帥。”
薛安都暮年退隱北魏,以軍功擔負雍秦二州都統,後與本家薛永宗起兵叛變,失利後投奔劉宋,被任命為揚武將軍、北弘農太守。元嘉北伐時,薛安都任建武將軍,隨柳元景霸占陝城,但因王玄謨兵敗而退回。而後,薛安都前後安定劉劭、魯爽、劉義宣等人的兵變,改任太子左衛率,進爵南鄉縣侯,後又改封為武昌縣侯。
前廢帝期間,薛安都出任平北將軍、徐州刺史。不久,宋明帝繼位,薛安都起兵兵變,並擁晉安王劉子勳為帝。劉子勳之亂安定後,薛安都先遣使向宋明帝投誠,隨即投降北魏,被封為鎮南大將軍,徐州刺史、河東公。
“呼!”高暢也是長舒了一口氣,放下筆來,獵奇地猜想道:“此次亂入了七個,如何接連兩個都跑到董卓帳下,難不成是我在塞外之際董卓已經有了大行動,這才獲得體係照顧?”
“叮,薛葵,唐朝名將薛仁貴玄孫,薛丁山之孫,薛剛之子。曾因兩日一夜連得敵方關隘城池五十三處,而被廬陵王賜封為趙王。”
“叮,裴行儼,河東郡人,禮部尚書裴仁基之子。原是隋將張須陀的部下,勇猛善戰,有萬人敵之稱。大業十三年,裴行儼與父裴仁基投奔瓦崗寨首級李密。武德元年,王世充大敗李密,裴仁基、裴行儼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盤據洛陽獨立,將侄女嫁給裴行儼,對待裴仁基、裴行儼父子甚為優厚,但又憚其威名。武德二年,裴仁基、裴行儼父子結合宇文儒童、宇文溫等人,謀立越王楊侗,成果事情外泄,與父俱死於洛陽。”
“叮,黃忠,字漢升,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追諡剛侯。”
“黥麵英布嗎,也是一個幾次無常之人,呂布老友,體係,你這身份植入的能夠啊!”聽到英布的植入身份,高暢忍不住笑著對體係說道。
“叮,本次亂入結束,請宿主叮嚀。”
“叮,亂入第六人,隋末名將裴行儼,統帥90,武力98,智力73,政治67.植入身份為裴矩之子,巴望上陣殺敵,因為裴矩和高哲的老友乾係,獲得高哲和裴矩答應後,伴同高熲一同在前來投奔宿主的路上。”
“叮,亂入第三人,水滸第一虎將盧俊義,統帥91,武力101,智力75,政治67.植入身份為宿主麾下大將。”
“叮,亂入第七人,南北朝期間虎將薛安都,統帥86,武力99,智力64,政治53.植入身份為董卓部下虎將。'
“叮,傅友德,明朝建國名將。宿州人,搬家碭山。元末插手劉福通軍,隨李喜喜入蜀。旋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安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功勞第一。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安定雲南。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後坐事賜死。追封麗江王,諡“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