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伏所主至此,其小注俱《內經》本文。轉旋,言心手矯捷也,其要旨在調此中氣二句。中氣者,土氣也。治肝不該,當取陽明,製其侮也。
和中氣 妙轉旋 調此中氣,使之戰役。
收散互 逆從連 或收或散,或逆或從,隨所利而行之。
目睹者 實痛心 人之死於病者少,死於藥者多。今行道人先學利口,以此藥殺人,即以此藥得名,是可慨也。
痰飲第二十
真武湯 水歸壑 方中以茯苓之淡以導之,白朮之燥以製之,生薑之辛以行之,白芍之苦以泄之,得附子本經之藥,領之以歸其壑。
著臍痛 下瘀吉 腹中有瘀血,著於臍下而痛,宜下瘀血湯。
經脈辨 標本歧 師雲∶太陽中 發熱者,病太陽而中標陽之氣也。惡寒者,病太陽而得本寒之氣也。身重而疼痛者,病太陽通體之經也。脈弦細芤遲者,病太陽通體之脈也。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者,病太陽本寒之氣不得陽熱之化也。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者,病太陽標陽之化不得陰液之滋也。此太陽中 ,標本經脈皆病。治當助其標本,益其經脈;若妄施汗下溫針,則誤矣。
外竅開 水源鑿 又法∶啟其外竅,即以開其內竅。麻黃力猛,能通陽氣於至陰之地下;肺氣主外相,配杏仁以降氣下達州都,導水必自高原之義也,之前飲加此二味甚效。夏月不敢用麻黃,以蘇葉、防風,杏仁平分水煎服,溫覆微汗,水即利矣。虛人以人蔘、麻黃各一兩水煎服,神效。
臨症辨 法外思 愚按∶借用麻杏石甘湯治中暑頭痛、汗出、氣喘、口渴以外症,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治心煩不得臥以內症,至柴胡、梔子、承氣等湯,俱可取用。師雲∶渴者與豬苓湯。又雲∶瘀熱在裡,用麻連軺豆湯,育陰利濕,俱從小便而出。此法外之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
東坦法 防氣傷 暑傷元氣,藥宜從補,東垣清暑益氣湯頗超。
食不入 火堪畏 王太仆雲∶食不得入,是有火也。
肝風木 相火乾 厥陰為風木之臟,厥陰風木為少陽相火所居。
濕而熱 連芩程 胃苓散加黃芩、黃連,熱甚,去桂枝加葛根。
腳小指 艾火煬 張文仲治婦人橫產手先出,諸般符藥不效,以艾火如小麥大,灸產婦右腳小指頭尖,下火立產。
欲下取 求其端 端,頭也,謂尋到泉源也。欲榮其上,必灌其根,前人有上病下取法。
若呃逆 代赭彙 代赭旋覆湯治噫氣,即治呃逆。若久病呃逆,為胃氣將絕,用人蔘一兩,乾薑、附子各三錢,丁香、柿蒂各一錢,可救十中之一。
若吐瀉 求太陰 太陰病以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腹時痛為大綱,以理中湯主之。
歸脾法 主二陽 《內經》雲∶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為女子不月。宜歸脾湯。
體用變 標本遷 其本陰,其體熱。
香蘇外 平胃臨 香蘇飲力量太薄,不能驅邪儘出,恐餘邪之傳變多端。平胃散為燥濕消導之劑,仲景從無燥藥發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無先攻其內法。
生脈散 久服康 此夏月常服之劑,非治病方也。
伏所主 所因先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二陽病 治多端 勞傷榮衛,漸鬱而為熱者,炙甘草湯可用,喻嘉言清燥湯即此湯變甘溫為甘寒之用也。熱氣蒸胸者,人蔘白虎湯可用,《金匱》麥門冬湯即此湯變甘寒而為甘平之用也。消穀大堅者,麻仁丸加甘草、人蔘、當歸可用,妙在滋液當中攻其堅也。蓋堅則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如也。消症屬火,內鬱之火本足以消水,所飲之水本足以濟渴。隻緣胃中堅燥,全不受水之浸潤,轉從熾熱之勢,急走膀胱,故小便愈數而愈堅,愈堅而愈消矣。此論本喻嘉言,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