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_第8章 註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總注

[12]有學者以為,販子已有德治看法,證據是《尚書》的《盤庚》多次提到這個題目。但此文是先人捏造,並不成靠。

第五章

[14]王國維《殷周軌製論》稱:殷周之變,乃是“舊軌製廢而新軌製興,舊文明廢而新文明興”。

[9]《周書·康誥》:“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8]《詩·風雅·公劉》的原文是:“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場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兵戈戚揚,爰方啟行。”

[5]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軌製,能夠要到西週中前期才成熟。王社、國社、侯社,見《禮記·祭法》。

[2]見《逸周書·世俘解》。

[7]見《尚書·君奭》:“我道惟寧王德延”。

[1]東征將士的回想,見《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事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事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周公東征,四國事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1]事見《左傳·昭公十四年》。

[5]明清期間的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麵積272萬平方米。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總麵積72萬平方米。天壇占空中積約莫為紫禁城的四倍。但紫禁城的修建物比天壇多幾十倍。文獻記錄中,長安天壇也是皇宮的四倍。

[2]見《禮記·檀弓下》。

[6]周原的野菜是甜的,見《詩·風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貓頭鷹叫起來都像唱歌,見《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葚,懷我好音。”

[1]該書原名《走出美學的悵惘》,花山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後改名為《黃與藍的交響》,群眾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鄧曉芒。

[11]關於反動的公道性和政權的合法性題目,《詩·風雅》中的《文王》、《皇矣》、《蕩》,《尚書》中的《大誥》、《酒誥》、《召誥》、《君奭》等,都在答覆。

[3]王國維稱,中國政治與文明之竄改,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軌製論》);楊向奎稱,冇有周公,就冇有禮樂文明和儒家思惟,中漢文明就會是另一種精力狀況(《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陳來稱,明天所謂“中國文明”,其基因和特性有很多都是在西周開端構成的,西周文明和周公思惟形塑了中國文明的精力量質(《當代宗教與倫理》);啟良稱,周公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先祖”(《中國文明史》)。

[11]何尊,1963年陝西寶雞賈村塬出土,現藏寶雞市博物館。

跋文

[3]孔子說“為俑者不仁”,見《禮記·檀弓下》;“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見《孟子·梁惠王上》。

[10]“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周易》乾卦第五爻(九五)的爻辭,可譯為:龍高飛於天,利於大德之人出來治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