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_第3章 孫劉聯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諸葛亮說:那麼,莫非就等著人家來宰割嗎?

看來,孫權早就做好了參戰的籌辦。

撤退前,他把剩下的船也燒了。[33]

當時東南風勁吹,火勢一向伸展到岸上。曹操的戰艦和虎帳全數都被撲滅,瞬息之間烈焰萬丈。曹軍有的被燒死,有的被淹死,人仰馬翻,曹操隻好撤退。

魯肅就為孫權打算了“三分天下”的計謀構思,

但,南邊強大,北方強大。南邊要想對抗北方,就非得結合不成。這恰是魯肅要死力主張與劉備聯盟,孫權也終究要去蹚赤壁之戰那汪渾水的底子啟事。

但,打不贏如何辦?

這纔有了三顧茅廬。[10]

明顯,這隻能實實在在地算賬。

赤壁之戰是劃期間的:此前則群雄逐鹿,而後則天下三分。但是戰役本身的環境,包含時候、地點、範圍和勝負啟事,汗青學家都有分歧定見,可謂眾說紛繁。[30]

背景:赤壁之戰前,劉備新敗。

劉表的安排,是讓劉備前後出兵新野(今河南新野)和博望(今河南邊城),最後屯兵樊城。樊城與劉表地點的襄陽隔漢水相望,這就既能製止變生不測,又能讓劉備成為對於曹操的防火牆。

周瑜然其計,黃蓋則假裝投降。數十艘戰艦裝滿柴草又澆了油,蒙上布幔,插上旗號,浩浩大蕩駛向北岸。曹操軍隊的官兵都跑了出來指指導點,伸長了脖子旁觀黃蓋來降。冇想到黃蓋的艦船駛過來後,竟是一齊放火。

不過這類說法,孫權方麵是愛聽的;而“與曹操並爭天下”如此,則又向孫權表示了誰是你的朋友,誰是你的仇敵。陳述尚未開端,陣營已然清楚。

是以,北方的曹操,東邊的孫權,都虎視眈眈。

能夠,這是劉備平生中最閃光的一筆。

曹操真是一敗塗地。

孫權絕非等閒人物。

近者奉辭討伐,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23]

這時已是寒冬。北風勁吹,船艦顛簸,曹軍中又病倒一片。因而曹操命令將戰艦連鎖在一起,陸軍則在岸邊安營紮寨。周瑜的部將黃蓋說:敵眾我寡,難以耐久。但曹軍既然船艦首尾相接,無妨一把火把他們燒走。

劉琮投降,曹操的雄師便如入無人之境。劉琮這纔派人去奉告劉備。劉備聞訊大驚,拔出刀對來人說:明天就是宰了你也不解恨,隻是不想弄臟了我的刀![7]

這兩小我,就是諸葛亮和周瑜。

劉備說:也比不上。

獻策人:魯肅

孫權躊躇,是因為有一筆賬不太好算:不幫劉備,荊州就是曹操的;幫忙劉備,荊州就是劉備的。兩個都不幫,荊州仍然不成能變成本身的,弄不好那烽火反倒會燒到家門口來。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這實在不好決策。

做不成齊桓、晉文,那做甚麼?

是啊,諸葛亮不是“可就見,不成屈致”的嗎?他如何會主動去見劉備?他既然已經見過了劉備,劉備又如何還需求三顧茅廬?以上說法,可靠嗎?

魯肅冇說,孫權也冇問。因為敗北的成果跟投降冇甚麼兩樣,卻名譽很多。起碼對於孫權,是如此。

不過,這能夠漸漸想。

那天能夠是劉備的歡迎日,來座談的士人很多。談完世人散去,隻要諸葛亮不走。劉備也不問他想說甚麼,順手拿起一根犛牛尾巴就編起工藝品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