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秀呢,一樣的也在等候一個機會。一日,宛人李通等以讖緯複符命對他說:“劉氏複起,李氏為輔。”他乍聽之下自是忙說不敢當,但見李通神悄誠心,又轉念想到與陰麗華商定的三年之期,想到兄長劉伯卅廣交門客,必舉大事,何況此時王莽已暴露敗亡的跡象,天下正亂。所謂亂世造豪傑,一個決念,劉秀當下便與李通等合戰略劃,決定舉兵起事,采辦兵器。
陰識收到陰鄧氏的複書,對於陰鄧氏的交代自是非常正視,當即向劉秀傳達。
陰麗華聽了以後,內心頗不是滋味。現在正處亂世,雖說若為豪傑,此是機會,然禍福相依,若非功成名就便是皚皚白骨。三年之內,想要在亂世裡有一番作為,恐非易事,若劉秀有個萬一,本身又該當如何?此生不嫁隻怕荒誕,但若非劉秀,莫非如這世上萬千女子那般從了父母之命,媒人之言,嫁個所謂的快意郎君,然後為其生兒育女,成日籌劃,還要賢惠地為其納妾,順從那三從四德?陰麗華想到這裡,不由模糊感喟,但隨即轉念一想,事無定論,想多無益,統統到時再看吧。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陰麗華每日還是如疇前那樣陪在陰鄧氏身邊,費經心機壓服其打發求親的媒人,與兄長弟弟說說話,下下棋,閒時還是與詩詞歌畫為伴,日子過得波瀾不驚。但是,陰麗華一向為疆場上的陰識和劉秀憂心。陰識跟隨了劉秀的兄長劉縯讓陰麗華感覺有些事彷彿冥冥當中的必定一樣。
一日,陰識與劉秀、李通一塊喝酒用飯,李通跟劉秀說:“現在你官拜太常偏將軍,亦算業有所成,年紀亦不小,是時立室。”
劉秀聞言,微微點頭,道:“次元兄所言甚是,不知可有合適人家?”
陰識當時聽到這裡,不由眉頭一挑。
劉秀頓時肅但是道:“該當如此。本日得知此訊,吾心不堪歡樂。吾欲求之,次伯兄如果不嫌棄,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劉秀倒是笑道:“陰府蜜斯但是遠近皆有雋譽,吾對此亦有耳聞。如此美人,求親者隻怕絡繹不斷,此時又豈會仍在閨中。”
陰鄧氏見微而知章,內心不由有些歡樂,笑道:“能得你大哥如此讚譽,定然不錯,實屬可貴。為娘之意便是修書一封,使你大哥擇日領他到府上坐坐,再做決計。”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劉秀與李通堂弟李軼等在宛城起兵。十一月,他帶著來賓歸去舂陵,臨走前他讓鄧晨想體例帶了話給陰麗華――此去前程未知,若三年之期至,而吾未歸,汝當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