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我和裁判長比較熟,先幫你領了號牌抽了釣位,你從速去把釣具驗了,把漂調好,然後到釣位上找我,我坐你中間。”楊妙手把一個比賽標記貼在洪濤胸前,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
當洪濤忙完了這一套手續以後,調好浮漂遵循胸前的號碼牌找到釣位時,時候已經到了8點45,間隔比賽開端另有不到15分鐘了。在楊妙手鄙夷的目光諦視下,洪濤把本身的殊效釣餌倒進小盆裡,然後藉著比賽水池的水開端現場開餌。見到洪濤這個大棒棰都開比賽了纔開餌,中間的另一名釣友還特地問了問楊妙手,這是誰啊!然後像看二傻子一樣看著洪濤在那裡忙活。
“嗨,這個我還真不敢,老楊啊,明天你看看咱有戲冇?1分不敢說,來個5分啥的也成吧。”這位釣手聽了楊妙手的話,公然不再膠葛洪濤了,而是開端和楊妙手切磋起比賽的選手氣力來。
;
紅、綠、黑條紋相間的魚漂頭部俄然向下一頓,幅度大抵有一目標間隔(目是用來衡量魚漂頭部各sè條紋之間間隔的單位,俗話說叫一格),按說這時候就應當提杆了,這是魚兒已經吃餌的標準信號。不過洪濤冇焦急,他籌算來一個雙尾。
“唰”就在哨聲響起的一刹時,洪濤就看到幾十根魚竿齊刷刷的舉了起來,然後一片銀光飛向了水中,在這一刻,洪濤從速這底子就不是在垂釣,而是一種機器活動,這些垂釣人都像機器一樣,扔杆、提杆,行動那叫一個標準,規格那叫一個同一。
兩人覺得本身來早了呢,誰想到釣場門口的車都停滿了,大部分參賽的選手早就到了,楊妙手也在門口等著洪濤,一見麵就是連聲的抱怨啊,說洪濤來晚了。
“楊子,這是你朋友吧?你帶人家來比賽如何連餌都不管開啊!小夥子,彆和他客氣,用他的餌,你這個不成。”坐在洪濤右邊的釣手是在是看不下去了,開端向楊妙手開炮。
洪濤較著的掉隊了幾秒鐘,才反應了過來,他從速把子線拿在手裡,把兩個鉤子放在餌料盤上,然後用開好的魚餌團壓在鉤子上,再拉著子線悄悄把鉤子從餌料團上麵拽出來,如許,2團餌料就掛在了鉤子上,這就叫“拉餌”。
各sè百般的魚竿從一頭望去就如同草叢一樣麋集,那些釣手從20多歲到5、60歲的都有,他們同洪濤比起來有一個最大的分歧,那就是人家都穿得很專業,絕大多數都是一件長袖的垂釣防曬服,然後內裡套一件垂釣馬甲,再戴上一頂寫著各種魚具牌子的垂釣帽,嘿,那就一個範。
再看洪濤,一件大抵恤、一條牛仔褲,既冇有垂釣帽也冇有垂釣眼鏡,就彷彿一大群天鵝裡的一隻醜小鴨,而是還那麼的刺眼。
不過洪濤並冇有讓他們看笑話看得太久,5分鐘以後,他就把餌料開好了,坐在洪濤兩邊的楊妙手和另一個釣手看著洪濤把那團黑乎乎的魚餌放到餌料盒上,更是不屑帶鄙夷了,因為洪濤這款魚餌熟行人一看就能看出來,根基就是顆粒飼料粉的成分,頂多是加了點拉絲粉,讓餌團的植物纖維更長一些,更好掛鉤。
抽了10多杆,洪濤感覺應當差未幾了,因為魚鉤落水的釣點四周已經看到了魚兒遊動的影子,這申明已經有魚被餌料吸引著上浮到離水麵不遠的水層來吃食了。接下來洪濤持續把鉤子拋進釣點,但是冇有很快拉上來,而是緊盯著魚漂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