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間商號_第十二章 移船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正如官方那些破鈔重金,供著自家兒郎埋頭苦讀的淺顯百姓,也已看到了科舉入仕的出息似錦!當然也有始終對峙走武將之路的,但那般的人家無一不是軍中主將,又與朝中權貴權勢緊密相乾的世代望族,更有幾戶本就是皇切身份。

就這兩條而論,莊國公府倒是兩端都不沾,既無大權在握的姻親人家,也與皇親國戚八杆子打不著。恰是看到了這一必定的趨勢,國公爺的後妻胥氏,就是當初力勸老爺子,讓其所出的次子改走科舉之路,卻引得老爺子一頓暴怒!

想到入仕八載,年初才因竇家老祖母病逝,一門子孫數人皆報了丁憂,本身纔不測升了正六品。倘若還要更進一步,隻怕還需在政績上多下一番苦心,方能有所建立。

現在兩人分了前後,步入曾經是大房的主院睿雲堂,不覺目光炯炯,心神俱爽。就連下人們的行動遲緩,也比昔日多容忍三分,上前一步靠近自家夫君,笑指著兩側的配房問道:“但是先將我們家大蜜斯接來西廂暫住些日子,好歹叫她們姐妹靠近些,纔是最好。”

實在當年這樁,就是胥氏的遠親兒媳婦,也是暗中喝采的。畢竟他們二房每月的分例銀子,也有完善之時。再彆提每季的衣料,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每回出門赴宴便少不得本身補助銀兩,重新添置一二方纔不落了自家顏麵。

未料,大姑奶奶這頭倒是早有安排,不待一夜後再度出發,便趁著天未亮,截了那婆子的差事。而現在運送她們一起往南的船隻,雖晚了姑侄倆三日,卻未曾過分苛待她們。

說這裡,不免偏轉了身子,瞥了眼正屋,低諷一句:“到底是英勇不足,而智謀不敷啊!若不是一心秉承老爺子的衣缽,接了那統領全軍的虎符,怎會尚不敷四十,幾乎埋骨塞外了。”

嘴上卻已低聲迴應道:“如當代上曉得真相之人,除了你我隻怕已再無活口了,至於妾身的陪嫁嬤嬤更是不敢多言一字。”眼下不是細說打量之地,統統都回到了自家地點懷顧圃中,再行奉告。

決計遲遲未報於慈恩堂中的那位曉得,便是他佳耦二人的經心運營之一。想來,隻等灰塵落定,便可將這國公府內的事件,也已儘數被二房握在手中。即便老爺子再有不悅,畢竟是木已成舟,但是二房次子的顏麵,卻少不得顧及一二,天然是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想到當日的借霸術劃,倒是暗自對勁:“還是夫君想得好,眼下邊關上雖有零散戰事,倒是再不比建國之初那般,終歲不得安寧。現在夫君這般的兩榜進士,纔是國之棟梁,家中依仗!”

但是,這位二房夫人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眼下她滿心認定的已死之人,卻正在溫馨的靠坐在一處,怔怔地望著窗外那波光粼粼的河麵。

並非國公爺不待見自家後妻,反倒是那位不愛在府裡久住。一來原配所出的嫡宗子,猶在朝中端莊掌著一方兵權,本身親生雖已入宦途多年,卻始終跳不出這六品之列。

本來,鄭家不但是此朝的武將世家,即便上數7、八代,也皆是行伍出身。固然現現在已難查證,鄭家先祖但是端莊武將之家,還是為勢所逼,半道上轉了謀生。但是在老爺子眼中,好好的武將人家怎可棄了先人底子,去學那些整日隻懂舞文弄墨,出口必定長篇大論的酸腐文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