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明循聲轉頭一看,見來者是楊淑妃身邊聽用的總管寺人宋磊,眉頭不自發地便是微微一皺,可很快便伸展了開來,笑著號召了一句道。
楊太後雖是久居深宮,可耳目卻不閉塞,自是清楚陳子明謀算之能天下無雙,也自不籌算跟陳子明多繞彎子,體恤話語說過了以後,便即直截了本地轉入了正題。
仗是打完了,可後續的事兒卻還是另有很多,不止是敘功、晉升等諸多事件待辦,更須得就構和之事拿出個章程來——吐蕃敗北後,已遣使前來媾和,固然尚未到京,可構和章程終歸須得先議出個以是然來,再算上朝廷的平常政務以及正展開得如火如荼普通的均田製與軍製之改革事件,身為首輔大臣的陳子明自不免便忙得有若陀螺普通,難有個安逸的時候,這不,今個兒又是忙到了入夜方纔回到了府上。
“夫君明鑒,妾身本日進宮給母後存候,趕巧皇後孃娘帶著仁兒也在,期間母後一向在誇仁兒懂事孝敬,又說仁兒聰明,必成大器,妾身不知深淺,也就跟著應和了幾聲,卻不料母後俄然又提及了立儲一事,妾身惶恐,諾諾不敢妄言,母後因之不悅,事至此,妾身也不知當何如之為好,還請夫君明訓則個。”
見得陳子明領了旨,宋磊自不敢稍有拖延,緊著便催請了一句,陪著陳子明便一起往泰福殿趕了去……
如此多年的相處下來,陳子明對汝南公主孝敬的性子自不會不體味,哪怕汝南公主冇說,他也能猜獲得汝南公主在麵對著楊太後之要求時會作多麼反應,當然了,陳子明自是不會劈麵戳穿,可在事理上,倒是不得不說個通透,明白表示了不籌算支撐當下便立儲之態度。
身為宰輔,進宮麵聖乃是常例,特彆是這等改革重務頗多之時,陳子明幾近每天都要往宮裡跑上幾次,今兒個也自不例外,一大早便進了兩儀殿,與李恪就軍製改革事件互換了回定見,從辰時三刻一向會商到了天將中午,方纔從禦書房裡退了出來,這纔剛走到兩儀門,卻聽背麵傳來了一聲號召。
汝南公主前麵所言實在也就隻是半真半假罷了,實際上,本日在楊太後提及立儲一事時,夙來孝敬的汝南公主實在是承諾了要向陳子明探聽個真假的,隻是因著曉得陳子明的本性,不敢說實話罷了,這一聽陳子明較著不肯議論此事,汝南公主自感不好向母後回話之下,自不免便有些兩難了起來。
見得陳子明態度如此果斷,汝南公主雖難堪,也自不肯違了陳子明之意,略有些無法地便應了一聲。
“馨兒有事麼?”
“嗯,老身本日請子明前來,是有一事相商,這麼說罷,仁兒現在已是四歲了,該到了拜師之年,子明夙來才高,當世無兩,如果能為仁兒之師,老身也就能放心了,不知子明可願為老成分憂否?”
“就依夫君好了。”
這纔剛從泰福殿寢宮門口處的屏風轉將出來,陳子明第一眼就瞧見了正陪著楊太後閒談的蕭皇後以及其懷中環繞著的小李仁,又哪會不知楊太後叫本身前來的真合用心之地點。
“這……”
固然早已猜到了楊太後相召的企圖之地點,但是陳子明倒是決然不會透暴露來的,更不會蠢到去主動開口問根由,恭謹地謝了恩以後,便一向躬身站著不動,擺出了副恭聽訓示之靈巧模樣。
“免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