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財寶兮,燕賀洪仁。”
蘇幕遮點點頭,又持續開口道:“欽天監安在?”
“這玄龍峰道子,莫不是修壞了腦筋?堂堂結丹修士,怎的與凡俗之人玩起了過家家的遊戲?皇權鼎盛如何?不過百年耳。”
“禮官安在?”
本來縹緲無狀的氣運,跟著祭天文的不竭念出,皆在天壇上空不竭的凝實。
“請青辭綠章!”
少頃時候,國主上天壇,立於蘇幕遮身後,一時候,四周百官,另有虛空當中諸多宿老的目光,都落在蘇幕遮這裡。
“瑤簡拜書兮,泰號成,奉揚帝前兮,資離明,珍嘉肴兮,與祝誠,均登巨焰兮,達玄清,九垓四表兮,莫不昂瞠,庶類品彙兮,悉慶洪名。”
蘇幕遮自星官手中接過青藤書卷,先一步跨石階,走上天壇,腳踏天罡禹步,沙啞的聲音將青辭綠章之上所寫朗朗讀念出來。
火柱燃燒的刹時,虛空當中的宿老也已經感遭到,偌大的闡齊古國,渾厚的封神情運,竟然不再散逸,反而朝著天壇處會聚。
鼎中落空了火光,卻自有厚重的灰塵囤積此中,這灰塵取自闡齊古國各地,一城一捧,送往此地的。
“闡齊彩雲初獻瑞,陰數九,陽數九,九九八十一數,數通乎道,道合仙聖真尊,一誠有感。”
煩複的祭天文,書卷還是是青藤紙,其上以硃砂筆,寫下龍紋風篆,此乃蘇幕遮親筆手書,說來不過是借陳青玄之手,宣之於口罷了。
虛空當中,很多宿老麵露不耐的神采。
百官當中,有禮部尚書手持笏板,往前一步,“臣在。”
“喏。”
話音落,闡齊古國國主這裡,拾階而上,長長的石階,唯有禮官,奉養國主身後,捧著兩卷經卷。
轟!
再中心,為一尊青銅大鼎,三足兩耳,鼎身雕鏤九龍浮雕,藏匿雲層之間。
言畢,國主接過手中經卷,蘇幕遮又朗聲說了句,便退到了一旁。
口中誦唸著祝詞,蘇幕遮這裡腳下禹步亦是塔到最後,信手一揮,手中青藤書卷騰空飛起,無風自燃,火光卷著青藤書卷,飛入九龍銅鼎當中。
虛空當中,再也冇有宿老能夠淡然處之了。
長香插入大鼎當中,自有嫋嫋青煙似是直通彼蒼。
又有石階三百六十五之數,乃合之泰初星鬥之數,頂階石磚之上,刻“紫薇”二字,古典有雲,紫薇帝君者,掌九龍紫氣,判凡塵帝王興衰。
熾熱的氣浪彷彿要將踏實泛穿普通,偏生陳青玄這裡,站在大鼎麵前,更是一介凡人,現在周身卻有紫氣顯化,護體,饒是熾熱火柱,卻未曾傷及陳青玄分毫。
連鹿糜子這裡,也冇法淡定,走出懸月魔宗,立於虛空當中,旁觀蘇幕遮的所作所為。
大鼎麵前,則是赤紅琉璃祭壇,其上安排三牲,擺佈立日月陰陽旗號,前後置五色華蓋,石桌之上,安排闡齊古國國主一脈曆代祖宗牌位,家譜祖訓,再上方,白玉浮雕,篆刻三位皇者聖象,此為聖皇相,乃帝皇之聖,前所未有,奉為神明。
等陳青玄唸到最後,氣運幾近固結成本色,在蒼穹之上顯化出異象來。
欽天監星官走出,持拂塵快意,躬身說道:“臣在。”
等火柱落下,漫天異象更加凝實幾分,陳青玄這裡又退了幾步,蘇幕遮又回身,自禮官手中接過第二部經卷,呈於陳青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