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前總管升職手劄_第211章 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蕭瑀來奏何事?”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和尚啟見。”太宗大喜,便問那□□代價多少。菩薩與木叉侍立階下,更不可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木叉惠岸,固執棍,抖擻精力。

“且收勝會,待我差人獲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中間閃過法師,帝前見禮道:“貧僧鄙人,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馭手扶起道:“法師果能儘此忠賢,不怕程途悠遠,跋涉山川,朕甘心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非常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禦弟聖僧”。玄奘感激不儘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儘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返國,永墮沉湎天國。”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唐王甚喜,即命迴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

他門徒道:“師父嗬,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豺狼妖魔。隻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湎天國。大略是受王恩寵,不得不儘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迷茫茫,休咎難定。”又道:“門徒們,我去以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廟門裡鬆枝頭向東,我即返來;不然,斷不回矣。”眾徒將此言切切而記。

太宗道:“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早間蕭瑀迎著二僧,願送錦襴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首謝恩。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綠樹能攀折,知寒善諭時。準靈惟顯處,故此號老虎。又見那後邊來的是一條胖漢,你道怎生模樣:嵯峨雙角冠,端肅聳肩背。性服青衣穩,蹄步多遲滯。宗名父作牯,原號母稱牸。能為田者功,因名特處士。

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驅逐入城中。安息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起饑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此乃是大唐的江山鴻溝。早有鎮邊的總兵與本處僧道,聞得是欽差禦弟法師上西方見佛,無不恭敬,接至內裡供應了,著僧綱請往福原寺安息。本寺和尚,一一拜見,安排晚齋。齋畢,叮嚀二從者飽餵馬匹,天不明就行。

《禦前總管升職手劄》由作者衣青箬首發於晉/江/文/學/城。

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霸道:“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遊僧,扯下來胡說胡話。”王令擒來,隻見很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後法堂。見了太宗,那和尚手也不起,拜也不拜,抬頭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道:“恰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隻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菩薩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