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墳_第三百二十章 地火 (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老齊帶著我們七拐八拐到了那假山的四周,我們這才發明假山的中間有個幾平米的空位,擺了張小桌和兩把藤椅。

這後院本來是老宅的花圃,但除了一座兩人高的假山,其他的花木亭台早就被裁撤不見,取而代之的和前院一樣的防雨布迷陣,並且較著堆的比前院還要高些,乃至連四周的配房都辯白不出。

(佛言:“眼是擺脫門,耳、鼻、舌、身、意是擺脫門。以是者何?眼空,無我無我所性自爾;耳、鼻、舌、身、意空,無我無我所性自爾。梵天,當知諸入皆入此擺脫門,正行則不虛誑故。色、聲、香、味、觸、法,亦複如是。統統諸法皆入是門,所謂佛門、無相門、無作門、無生門、無滅門、無所向來門、無所從去門、無退門、無起門、性常清淨門、離自體門。”--《思益梵天所問經》)

剩下五頁紙固然是日文謄寫,但幸虧內裡有很多漢字,雖說意義有些出入,但連蒙帶猜還是能看出個大抵。但前後一比較還是能闡收回很多題目。

我又看了看這份檔案簽訂的時候,四四年七月,也就是炸燬礦井前的不到半年,731軍隊參與礦井的調查,是否是不久後炸燬礦井的直接啟事?

“這本書是我五年前在成品收買站撿返來的,估計這書籍來的仆人想在闤闠上把它賣掉,可惜冇有如願,就送進了成品收買站。寫書的是個本地的秀才,叫曾萬春。曾家在代州但是大戶,曾萬春的曾祖是進過翰林院,做過編修的,厥後幾代也都是舉人的功名,但大多隻在故鄉做做幕僚,冇有甚麼著名的人物。

下一頁紙上,是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部對廣靈駐軍的號令,從筆墨裡,我大抵猜測出在廣靈起碼有日軍的一其中隊,並且它的駐地並不在縣城,而是在立室嶺礦,明顯這是為庇護礦井而決計做的安排。但日本在山西有大量的煤礦,比立室嶺礦範圍大,產量高的有的是,從未傳聞需求駐軍庇護的,最多由處所偽軍來保持治安。那麼立室嶺礦裡到底有甚麼值得日本人在這裡破鈔本就非常嚴峻的駐華軍隊呢?

齊館長點點頭,緩緩地說到,“冇錯,就是那邊,可惜荒了十幾年了,內裡曾家的老宅還是很有派頭,傳聞曾萬春阿誰做京官的曾祖在時,村裡的農戶都是曾家的佃農。我這院裡的保藏,起碼有幾百件東西是從曾家老宅淘來的。”

那疊卷宗一共六頁紙,絕大部分都是日文。隻要此中一頁是中文翻譯並撰抄的,估計這一頁是發給廣靈處所治安保持會的。此中意義是,定在四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將炸燬立室嶺煤礦的十座礦坑,要求處所保持會構造兩百名壯丁在十二號去礦上幫忙裝運一批物質,同時安設從礦上撤下來的一百五十六名礦工。但這篇紙重新到尾都冇有提到炸燬礦井的啟事。

齊館長說著,把書翻過幾頁,此中的一頁夾著一張淡藍色的紙條,寫著個“明”字,他指了指著右手的那頁,見我當真的開端讀下去,就拿起小桌旁的暖壺,為我們倒茶。

“老常,這是院裡最後一點空位了,你們晚來幾個月估計坐著談天的處所都冇有了。”小段見隻要兩把椅子,乾脆坐在小桌旁的地上。齊館長請我坐下,先把一本線裝的古書遞到我的手上。

“這書應當是曾萬春的先人出資付梓,成書已是光緒年間的事,估計隻是為了祭奠先祖,版刻得非常粗糙,印刷得也很少,我在館裡事情了幾十年,在廣靈隻見過這麼一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