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山河_第四十三章心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奶奶,您放心,我身材好著呢,明天我到校場去,三石弓一樣連開十二箭。”

“人多纔好!我們另有一季糧食充公呢,何況現在收上來的糧食已經夠吃兩年了。漢舉叔,你不是想過兩年還吃本年的存糧吧?”李元利諷刺了袁宗第一句,這特麼就是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惟。

吳三桂派右路總兵南一魁由嘉定至敘州援助,劉文秀和王複臣親身率馬步軍日夜不斷地攻城,隻兩天時候就攻進城內,夔州總兵盧光祖敗逃,聲援的南一魁被活捉,劉文秀收編了他們的軍隊。

進了七月,來到夔東的流民越來越多,大多數是從四川逃過來的,這不出李元利的料想以外,這時候四川的人丁毫不是象宿世那些“專家”們所說的“十不存一”,而是大量的躲進了深山老林當中,不再聚居在村莊或是城鎮。劉文秀和吳三桂在川中大戰,這些人再也呆不下去,隻得四周避禍,有一部分就逃到了夔東。

“元帥,我向來冇有看到過這麼多糧食,夠我們吃上幾年了吧?”袁宗道滿臉欣喜地對李元利說道。

女人懷了孩子,少了一個勞動力,官府不但不減賦稅,反而要多收半口,也不曉得製定這稅律的官員腦袋內裡裝的甚麼。

“吃幾年?”他哥哥卻瞪了他一眼道,“夏收過後,聞訊跑到我們地盤來的流民越來越多,這些糧食夠吃一兩年就不錯了!”

月桂這小娘是她從藐視著長大的,模樣端方,性子也好,如果此次能夠跟從李元利出征,再給她添個孫子,那就更好了。

可見這時的將領和士卒,底子就冇有甚麼國度民族、忠義仁信之類的設法。盧光祖和南一魁都是漢人投清的,他們麾下的士卒全都是漢人,現在一敗北,這些兵將頓時又轉頭降了劉文秀。

“流民?有多少?”李元利一下坐直了身材,現在糧食歉收,有了底氣,再多的人他也歡迎,他怕的就是冇人。

對於投清的公眾和兵士,隻要不是作歹多端的,李元利也冇有籌算和他們計算,但是象吳三桂如許帶領數萬雄師投敵的將領,李元利卻絕對不會放過,如許的人投降帶來的影響和結果實在是太壞。能夠說滿清入關後多量明軍以及淺顯漢人老百姓投清,吳三桂和洪承疇在此中起了相稱首要的帶頭感化。

“那你可得重視點,轉頭我得跟銅頭說下,讓他把你照看好點!”

早在七月劉體純出征今後,李元利就搬到軍務司來坐鎮中軍。他和參謀部的參謀一起,已經製定出了作戰打算,三天後的集會,主如果下達行軍和作戰任務,彆的另有自已分開興山以後,政務司和工務司的事情也要作一個大抵的安排。

這些流民一部分被安設去種田,另有一些進了各家廠礦,這使得煤鐵等產量大增,燧發槍又造出來三千枝,火藥也屯積了近十萬斤。

近八十萬石糧食,這還不包含已經收進倉的土豆和還冇有收割完的稻穀,再算高低半年將要播種的冬小麥和秋稻,這個數字最起碼還要翻一番!

“元利,你可得悠著點,該用飯的時候就要吃,彆真把身材搞垮了,我們現在可冇有人能把得住!”高夫人看著他狼吞虎嚥地用飯,忍不住有點擔憂。

說到“丁半口”,李元利也感覺好笑,當時他不明白這是甚麼意義,莫非人另有算半個的?厥後才曉得這是懷在肚子裡冇生下來的,以是隻算半口人,還是要交納賦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