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佛門講究譜係,金山寺的原方丈明心固然名震天下,深受趙官家尊崇,奉旨當了金山寺的方丈,卻因其本是峨眉七十二寺總方丈明空的師弟,一向被視作外人。金山寺高低最服膺的始終是當年照影和尚的兩大弟子,一個是現在接任方丈的大慧,另一個便是麵前這位與白雲禪院的宗慧大師、天童山的枯木和尚並稱“三隱”的大智長老。
島上綠樹碧綠,掩映著漫山金碧光輝的殿閣佛塔,絢麗不凡。從江上遙眺望去,能夠清楚地瞥見朝西的廟門上趙官家禦筆親題的“龍遊寺”三字。。。
許宣想不到這老衲人如此短長,僅憑一根絲線,竟看破了“苦情花”與“殭屍丸”的把戲,幸虧他早有所備,假裝又驚又喜,緊緊拽住大智的衣袖,大聲道:“長老,不管是被金缽所傷也好,被劇毒所害也好,終歸是因法海而起。有因有果,繫鈴解鈴,我娘子的性命,可就交給金山寺了!”
世人鴉雀無聲,島上的知客僧們更是麵麵相覷,忐忑不安,大智長教員從照影和尚,頗通醫術,他既束手無策,必是碰到了極其難之事。
四週一陣驚呼。許宣“啊”地一聲,顫聲道:“長老莫騙我!我娘子我娘子她明顯呼吸俱止,心跳全無,如何能夠還活著?”
胡三書扯著脖子叫道:“老衲人,少在這裡惺惺作態假慈悲!甚麼恕罪不恕罪,你們寺裡的禿驢法海害死了我家少奶奶,又逃獄滅口,殺死了五十七人,快將他綁了交出來!”眾海賊、家眷跟著嚎哭怒罵,嚷嚷著要金山寺償命。
眾海賊、死囚家眷七嘴八舌地起鬨,有的嚷嚷本身親眼目睹,法海欺人太過;有的頓足捩耳,哭天搶地,要大智和尚幫他們救救本身的親人;有的則鑼鼓亂響,嗩呐高吹,亂作一團。
金山寺彆名龍遊寺,坐落於江心島上,依山而建,樓台殿宇鱗次櫛比,層層相接,連綿至山頂慈壽塔。塔高十二丈高,宏偉雄麗,高聳雲天。整座山如被寺廟包裹,遠看山是寺,近看寺是山。此時迎對夕暉,更是漫山樓塔輝映,光芒奪目,直如到了西天靈鷲峰。
眾海賊跟著轟然附應,叫罵不斷。
神門威武!
江風拂麵,塵心儘滌。
(本章完)
許宣心道:“本來是他!”金山寺的大智和尚被稱為佛門三大隱僧之一,深居簡出,德高望重。他自小耳聞,卻從未見上一麵。就憑方纔這番手腕來看,其修為隻怕更在明心之上。
“砰砰”連聲,車船接連掀翻了幾艘劃子,又重重地頂在一艘大客船的艉艙斜火線,撞得艙板迸飛,連尾舵也轟然塌落。客船搖搖欲墜,被頂著朝前衝了八九丈,軋翻了三艘蓬船,不竭有人尖叫落水。
正值春季的水陸法會前夕,兩岸儘是善男信女,幡旗舞動,香火滿盈。江上少說泊著大小數百艘船隻,都等著停靠金山,入寺禮拜。船埠上人頭攢動,擠滿了等候知客僧放行的香客,喧鬨喧鬨。
島上、岸邊世人聞聲紛繁轉頭望去,隻見一艘長近二十丈的車船輪槳如飛,朝金山寺快速駛近。艉艙與船麵上橫七豎八地安排了幾十口棺材,或坐或立攢集了三四百號人,個個披麻帶孝,捶胸頓足。嗩呐激越破雲,與哭嚎聲交相照應,震天動地。
胡三書等人本就是膽小妄為的海賊,過慣了驚濤駭浪、刀頭舔血的日子,越是混亂刺激,越是鎮靜,雖不明白他葫蘆裡究竟賣的甚麼藥,聽了結熱血賁張,當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領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