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輔_第五十二章 李從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乃至後代的朱元璋和陳友諒之戰,承平天國與曾國藩之間的水軍交兵,湖口的得失對戰局竄改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皇甫繼勳的眉頭卻已經皺起,對他而言,調查的成果或許不首要,他的眼神中儘是氣憤與仇恨。

兩岸青山飛速掠過,船隻順利過了湖口,不久以後就到了安慶、池州,到了當塗四周。恰好是拂曉之時,趙錚特地站在船頭,諦視著江邊的一座小石山冷靜入迷。

南唐現在的名號和稱呼有些混亂,丟掉了江北十四州,李璟迫不得已去了帝號,以周、宋為正朔。但暗裡的儀仗還是按天子身份停止的,包含平常的稱呼,不免有些混亂。

當年周世宗柴榮帶著他征討淮南,壽州久攻不下。此時周軍在正陽建起一座浮橋,隻要過河,就能扼守南唐救兵的打擊線路。

周娥皇道:“畢竟殘損之處頗多,想要完整複原並不輕易,我極力而為,但願能在父皇壽誕之前完成。”

ps:南唐部分的故事剛開端,線索比較多,要查的質料也多,不敢草率,唯恐弄錯或者遺漏甚麼。破鈔的時候和精力偏多,寫的慢點,包涵!欠了一章,近幾日會補上!

一陣陣清脆的琵琶聲從湖邊的柳樹下傳來,曲風委宛,動聽動聽,實在美好。

李璟道:“年紀先彆管,畢竟是宋帝的使者,是來給朕祝壽的,先見見再說吧!”

……

“這個趙錚是何許人也?一無所知何解?”齊王李景達眉頭皺起,彷彿有些不悅。

成果,這個林仁肇親身帶領一千敢死士,船載薪柴牧草,乘風放火,欲焚燬浮橋。不料,風向竄改,倒黴火攻,周軍大將張永德趁機反攻,南唐軍大敗。

但現在,看著麵前浩浩湯湯的江水,趙錚有些難以置信,仰仗這個期間的技術,真的能做到嗎?

……

鄭王府的花圃,湖麵上碧綠的蓮葉隨風擺動,一朵朵荷花映日而紅,暗香遠遠飄來,沁民氣脾。

此處江程度緩,渡江確切有便當之處。隻要在長江南岸站穩腳根,間隔金陵城也就不遠了。

“父皇,召見兒臣,有甚麼叮嚀?”

從計謀上而言,湖口是金陵在長江上遊的一道樊籬。唯有在湖口守住長江水麵,不至於讓敵方雄師順江而下,才氣確保都城金陵安然無恙。

李從嘉落座以後,韓熙載;朗聲道:“此番宋國派來的使者叫趙錚,傳聞隻要十九歲,官拜鴻臚少卿,其他的一無所知。”

周娥皇看著丈夫拜彆的背影,不由悄悄點頭,好半天賦重新拿起琵琶。玉指撥動琴絃,曲調卻混亂無序,明顯她有些心不在焉。

“是!”

週一,求保藏,求保舉票!

這統統都要得益於其水軍主將林仁肇,臨走時趙匡胤特地提及此人。

成果柴榮麾下的大將趙匡胤率軍衝鋒,抱著馬頸突入軍陣,一刀刺入皇甫暉腦部,將其手刃。

“十九歲?派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出使,清楚是不把我唐國放在眼裡。”最早氣憤的是皇甫繼勳。

*

那邊就是采石磯,與嶽陽城陵磯,金陵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大名磯。采石磯就更加特彆了,向來北朝撻伐南朝,打擊金陵,渡江之處多數選在采石。

柳蔭之下,端坐著一名少婦,一襲粉色紗衣隨晨風而飛舞,雍容間又多了幾分靈動。少婦如蔥般的芊芊玉指在琴絃上不竭撥動,懷中的琵琶非常精美,不過尾端卻有一絲焦痕,卻並不影響美妙,反而變得代價連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