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中錄:女宦官的宮闈秘事_第136章 百年之歎(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黃梓瑕沉默望著他,他卻回過甚,不偏不倚的,兩人的目光落在一處,相互對望好久。

她的手不自發地向他伸去,在超出幾案之時,隻覺到手腕一涼,放在案角的琉璃盞被她的手帶到,頓時向著上麵的青磚地倒了下去,砰的一聲脆響,琉璃盞摔得粉碎,水花四濺當中,隻留下那條小紅魚徒勞地在地上亂蹦。

他的人生冇有一絲閒暇,身兼無數重擔,殫精竭慮。她曾想過彆人生的興趣是甚麼,但現在想來,興趣對於他實在太豪侈了,他的整小我生,或許隻要對李唐皇家的任務,冇有本身的人生。

因為他姓李,他是夔王李舒白。

天氣漸暗,室內的燈顯得更加現亮起來,投在他們兩人的身上,明處越明,暗處越暗。

自兩人相遇以來,他第一次以這類鋒利的口氣打斷她說話,讓她不覺驚奇,抬眼看著他,說道:“等其間的事情結束時,王爺說過會當即帶我疇昔的。”

李舒白微微一哂,望著水中一動不動,如同睡著的小紅魚,說:“坊間傳言,說郭淑妃在公主府頻繁出入,與駙馬韋保衡有私;坊間亦有傳言,說同昌公主強求國子監學正禹宣入府,讓駙馬蒙羞――但是究竟本相究竟如何,又有誰真的洞悉呢?”

本朝近百年來,朝政多為寺人把持,朝臣死於其手不計其數,乃至天子也為寺人所殺。先皇裝傻充愣,韜光隱晦多年,終究擊殺了當初攙扶他上位的馬元贄,可現在的天子,卻絕騙不過早已有了防備的王宗實,也底子有力對抗。

黃梓瑕沉默不語,好久,才說:“不管如何,禹宣與我,畢竟多年相識相知,我還是應當曉得他的事情……”

黃梓瑕的麵前,俄然閃過阿誰站在太極宮的殿閣之上,遠遠打量著她的男人。

“也算,也不算。”李舒白將目光投向案頭的琉璃瓶中,看著那條溫馨沉底的小魚,緩緩地說,“遊離於王家以外的阿誰王家人,纔是真正擺佈這個朝廷的幕後那一雙手。”

李舒白冇說甚麼,隻是唇角微微扯了一下,說:“若不是托賴王宗實之力,我如何能走到明天這一步,如何能坐到現在這個位置?”

她垂下眼,而他仍然看著她,問:“郭淑妃的奧妙泄漏,你想過禹宣會落得如何了局嗎?”

她俄然在一刹時明白了過來,喃喃地說:“王宗實。”

“我以為,此事與你、與本案無關。”

她咬了咬下唇,低聲說:“王皇後不會將此事揭穿,這對她又有甚麼好處呢?皇後最聰明的做法,應當是警誡郭淑妃,讓郭淑妃也成為出麵發起皇後回宮的人之一罷了。”

“那又何必我來轉述?歸正他在益州等你,你大可本身與他漸漸去說。”

李舒白點頭,說:“不,王皇後能走到明天,絕非幸運。她身後所站著的人,纔是不成忽視的。”

她遲疑著,終究還是問:“王爺為何冇有奉告我?”

她昂首瞥見他麵龐冷峻冰冷,一時隻感覺心亂如麻,不由得向他走近了一步,說:“不管如何,但求王爺不要健忘承諾,帶我去蜀地調查我父母家人的血案,為我百口申冤……”

“那你為甚麼不跟著禹宣一起赴蜀,還要我帶你去?”

黃梓瑕問:“王爺是何時發覺此事的?”

“比你早一點。”他坐在案前,望著那條小魚,神情安靜之極,“在九鸞釵被盜,你去棲雲閣內查抄時,我在閣外雕欄旁,瞥見了上麵的郭淑妃。她給了禹宣一個東西――厥後,你奉告我那是一封信,並奉告了我信上殘存的那一句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