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第二章 長沙激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另有,"翰林出身的羅繞典很瞧不起毫無教養的鮑起豹,按理這時應請這個水陸提督先說,但他還是持續未完的話題,"再派人到衡州稟告程製台,叫福興將軍器速帶兵北上護省城。""福興的兵不能動。"鮑起豹見羅繞典疏忽他這個提督,心中非常憤怒,他急不成耐地打斷羅繞典的話,"福興的兵應駐在衡州防長毛。長毛兵多,另有很多在衡郴一帶。衡州兵一撤,就為長毛開了一道門。"王閶運《湘軍誌》中《湖南戍守篇第一》:"寇至之日,城中兵勇八千餘,統將數百名,隸巡撫。巡撫不敢言節度……鮑起豹居城南樓,迎城隍神大像與對坐。""鮑提督的話有事理。"駱秉章說。遭到駱秉章的獎飾,鮑起豹說得更努力:"各位不要惶恐,長沙不是永州,我鮑或人也不是餘萬清!長毛想在我這裡討便宜,真他媽的瞎了眼!各位不要怕,現在長沙城裡的駐兵都已上了城牆。長沙城牆又高又厚,長毛是絕對攻不破的。我明天一早到了城隍廟求簽,求得一個上上吉簽。長沙由我鮑或人包管,各位就放心好了。"鮑起豹說得唾沫四濺,世人卻不敢信賴。

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洞察清廷詭計,改道走永興、安仁、茶陵、攸縣一起,七月尾的一個夜晚,在霸占醴陵後,西王蕭朝貴、翼王石達開帶領五千前鋒隊,神不知鬼不覺地一舉全殲駐長沙城外二十裡的石馬鋪一千官軍。次日淩晨,軍威淩厲的承平軍將士來到長沙城下。僅在承平軍來到城牆邊一頓飯工夫前,城裡才獲得動靜。因喪失數州縣被撤職尚未離任的前巡撫駱秉章,敏捷命令緊閉七門。長沙城在明朝曾有九門,由北向東向南向西順次為:湘春門、新開門、小吳門、瀏陽門、黃道門、德潤門、驛步門、潮宗門、通貨門。清初新開門、通貨門堵死,便隻剩下七門了。此中湘春門俗稱北門,黃道門俗稱南門,德潤門俗稱小西門,驛步門俗稱大西門,潮宗門俗稱草場門。這時,蕭朝貴、石達開來到了南門外。一年多之前尚是紫荊山燒炭佬,明天已坐承平軍魁首群第三把交椅的三十二歲男人蕭朝貴,佇馬察看南門外埠勢。見妙岑嶺拔地而起,林木富強,如同一座龐大的堡壘紮在南門外,但山上卻無一兵一卒。朝貴內心嘲笑:"清妖用兵如此,豈有不敗之理!"他要親兵傳令,將大營設在妙岑嶺上,當即修建炮台,抓緊攻城擺設。

"鮑或人另有一奇策,早就想好了,現當危急,正可大用。"世人不知他肚裡有甚麼好主張,全都聚精會神地聽他講下去。"不知各位曉得不,長毛信的是上帝邪教。每臨陣作戰,總有天父天兄暗中庇護,故一起攻城略地,連連到手。鮑或人想,長毛的上帝邪教,豈能敵我中華聖教!我早就傳聞過,長沙城隍菩薩向來靈驗,有求必應,法力無邊。長毛若攻破長沙,菩薩也要蒙難,他如何會連本身都不顧?我早想好了,長毛若來長沙,我就搬請菩薩台端。以是我明天一早就到城隍廟去,懇請菩薩保佑。菩薩已賜上上吉簽,就是明顯白白地承諾了。菩薩駕臨南門,必能夠正驅邪,使上帝失靈,長毛敗陣。"鮑起豹說得神乎其神,羅繞典等聽了嘲笑不止,但都不辯駁他。一則他們曉得這個莽提督一貫驕悍放肆,不能獲咎,更何況烽火已燒到眉毛,正要靠他著力。再則神道設教,自古來便是愚民的好體例,既然長沙士民都信城隍菩薩,說不定真的把泥菩薩抬上城門,能給守城軍民加強信心,豈不大好!因而大師都點頭稱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