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第七章 靖港慘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昨天下午,楊健的孫子楊江派人邀我到他家去。"楊江為戶部候補員外郎,兩個月前喪母回衡州,其祖父楊健以湖北巡撫致仕。楊家是衡州城裡名流中的首富。曾國藩對楊江相邀甚感興趣,忙問:"足下跟楊江熟?""十多年前,卑職和他在東洲書院同窗,相互相處得還好。當即我便過河到了江東岸楊府。楊江說,他收到了大人的信,對大人在衡州練習勤王之師非常敬佩,情願極力襄助。這幾天,衡州城裡也有幾戶紳商與他計議捐餉事。""楊員外郎急公好義,真是國度忠臣。"剛纔還隻是聽到遠處的雷聲,現在真的要下雨了,曾國藩很歡暢。

"這件事,我疇前也傳聞過。楊中丞為官的確欠廉潔,但他已過世八九年了。作古的人,也不忍心多指責。也搭幫他在生前剝削一批銀子,倘如果個擔月袖風的人,他的孫子再故意,也是空的。"曾國藩淡淡一笑,冇有作聲。彭玉麟持續說:"我們目前急需銀子,隻要他肯拿出來就好。大人無妨為他寫份奏摺,準不準是皇上的事。實在皇上不允,楊江也怪不得了。"  "他承諾捐多少?"

一 為籌軍餉,不得不為贓官奏請入鄉賢祠江忠源、吳文鎔前後兵敗而亡,給曾國藩刺激極大。江忠源與曾國藩訂交十餘年,曾國藩賞識、保舉他。江忠源也不負希冀,軍興以來,建楚勇,守城池,屢立軍功,兩三年間,便由代理知縣而升至巡撫,為湖南讀書人走立軍功而顯達之路,建立了一個表率。江忠源為謝曾國藩的知遇之恩,多次向朝廷稟報曾國藩在衡州練勇的事蹟,併爲他爭奪了擴勇的合法職位。在此後的光陰裡,不管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宦海上,江忠源都是曾國藩能夠靠得住的朋友。不想正在功名日隆之際,卻俄然應了他當年"以節烈死"的預言。如同心中一根支柱被摧折,曾國藩內心有種空蕩蕩的感受。吳文鎔是曾國藩戊戌年會試座師,是一個於曾國藩有大恩的人。吳文鎔從貴州巡撫任上奉調為湖廣總督,路過長沙時,書報曾國藩來長會晤。曾國藩因軍務方殷,不遑分開。吳文鎔到武昌後,多次請曾國藩派勇援助,並奏請朝廷命令調派。曾國藩因對湘勇出省作戰無掌控,甘願冒著有負恩師與朝命之大不韙,都不肯派一兵一卒北上。他寫信給恩師,要他死守武昌,等幾個月湘勇練習好了後再出兵。但朝廷的嚴責、湖北文武的調侃,使得吳文鎔不得不親到火線督兵。戰死前兩天,他還給曾國藩寫了一封信,說本身是被逼來到火線,必死無疑,環顧皖贛鄂湘四省,獨一能與洪楊作戰的,隻要衡州一支人馬,要曾國藩好自為之。吳文鎔的陣亡,使曾國藩負著一層深深的疚意。

"嗬?快坐下來談談。"就像久旱時聽到一聲雷響,曾國藩眼裡射出鎮靜的光芒。

"大人,捐餉一事有了點停頓。"彭玉麟走進趙家祠堂,麵有憂色地對曾國藩說。

洋炮等一等就會來的,曾國藩並不焦急。但銀子貧乏,卻最讓他頭痛。向衡州城裡幾家大名流、大商號收回的捐餉書,已經五六天了,比如泥牛入海,無半點動靜。曾國藩為此事非常心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