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二 皇恩浩蕩,天威凜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諸位請起。"曾國藩收好上諭,強打著笑容對大師說,"明天是大喜日子,該當高歡暢興,明天本督略備薄宴,慶祝諸位榮升。聖旨賢明洞達,望各位實在記著,勿使驟勝而驕,庶可長承恩眷。"過了好一陣子,曾國荃才帶頭站起,陰沉森地走進閣房,世人也興趣頓失,一言不發地各自回營去了。

沅甫呢?沅甫又會是個甚麼樣的犒賞呢?想過本身,曾國藩又為他的弟弟著想了。他從內心對這個弟弟感激不儘。是以乃至對二十多年前,沅甫在京師不歡而彆的舊事也感到慚愧。他責備本身對當時年僅十八九歲的弟弟要求太苛嚴了,態度太冷酷了,臨彆贈詩,說"長是承平依日月,杖藜零涕說康衢",對沅甫的但願,也僅僅是做個承平期間的本分讀書人罷了,真正把這個弟弟看輕了!沅甫向來功名之心甚重,自我盼望也很高,倘若此次犒賞比大哥差得太遠,貳內心又會如何想呢?今後兄弟情分會不會反而陌生呢?另有沅甫部下這一批驕悍的營官,論功績都相差無幾,如果恩賞不同過大,相互不平氣,難保不生不測。另有彭玉麟、楊嶽斌,封閉江麵,占有九洑洲關鍵,為霸占金陵立下了汗馬功績,但他們並冇有直接進城,他們的犒賞又是如何呢?另有在江蘇兵戈的李鴻章,在浙江兵戈的左宗棠,在江西兵戈的沈葆禎,目前正在南下追殺逃兵的鮑超等等,他們或拖住了長毛各路兵力,或一道參與攻城,都為霸占金陵立下了不成消逝的軍功,皇太後、皇上又如何誇獎他們呢?這一係列題目,把曾國藩攪得心煩起來,他乾脆不去想它了,坐在竹床上持續批閱公文。

又接下去,曾國藩唸叨:"記名提督李臣典,著加恩錫封一等子爵,並賞穿黃馬褂,賞戴雙目炫翎。"名列五等爵位,卻無福享用,眾報酬李臣典歎惋不止。曾國藩又念:"蕭孚泗封一等男爵,並賞戴雙目炫翎;朱洪章交軍機處記名,不管提督、總兵缺出儘先提奏,並賞穿黃馬褂,賜給騎都尉世職;劉連捷、彭毓橘等賞加頭品頂戴,並賜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接著又唸了一長串受賞名單。

"好,好!"曾國藩衝動得一時不知說甚麼纔好,停了好久才起家說,"大師都到大廳裡去,待我換好衣後一起接旨。"一會兒工夫,曾國藩便換好了朝服,端端方正空中北跪在大廳中間,身後是一大群文武官員。前麵大案桌上捲菸環繞,正中供奉著由兵部六百裡抓緊遞來的內閣所奉的上諭。曾國藩帶領世人麵對上諭行了三叩九拜大禮,然後展開朗讀,大廳裡響起他宏亮的湘鄉官話:"本日官文、曾國藩由六百裡抓緊紅旗奏捷,光複金陵省會,逆首自焚,賊黨悉數毀滅,並活捉李秀成、洪仁達等逆一折,覽奏之餘,實與天下臣民同深嘉悅。"接下來曾國藩雖仍舊努力地讀著,但聽者都不在乎,因為它按例是複述原折的首要內容,大師重視的核心是下文。

跪在大廳中的人都有重賞,唯獨冇有彭玉麟、楊嶽斌的,二民氣中正迷惑時,曾國藩又展開一道上諭唸叨:"欽差大臣科爾沁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已迭次加恩晉封親王,世襲罔替,著加賞一貝勒,令其子布彥訥謨祜受封。欽差大學士湖廣總督官文,加恩錫封一等伯爵,世襲罔替,並加恩將其本支無庸仍隸外務府旗籍,著抬入正白旗滿州,賞戴雙目炫翎。江蘇巡撫李鴻章,著加恩錫封一等伯爵,並賞戴雙目炫翎。長江海軍提督楊嶽斌,加恩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並賞加太子少保銜。兵部右侍郎彭玉麟,著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並賞加太子少保銜。四川總督駱秉章,著加恩賜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並賞戴雙目炫翎。署浙江提督鮑超,著加恩賜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西安將軍都興阿、江寧將軍富明阿均著加恩賜給騎都尉世職。閩浙總督署浙江巡撫左宗棠、江西巡撫沈葆楨均候浙、贛等省軍務安定後再行加恩。"大家有賞,個個不缺,真是皇恩浩大,普天同慶。當曾國藩把這兩道上諭朗讀結束後,文武大員共同山呼萬歲,紛繁向曾國藩、曾國荃慶祝,都說兄弟同日封侯伯,不但本朝絕無,也是泰初奇事!曾國藩也笑容可掬地向各位道賀。合法大廳裡瀰漫著彈冠相慶的高興時,親兵在門外高喊:"折差到!"大師正在迷惑,折差已大步踏出去。彭毓橘上前接過,雙手將它安設在案桌上。行過禮後,曾國藩翻開黃綾包封,從中取出一份上諭來,世人一齊低頭聽著:"浙江巡撫曾國荃六月十六日攻破外城時,不乘勝霸占內城,率部返回孝陵衛大營,批示失宜,遂使偽忠酋夾帶偽幼主一千餘人,從承平門缺口凸起。據浙江方麵奏,偽幼主洪福瑱即稠濁這股逸賊當中,內裡另有偽乾酋、章酋等巨寇。浙、閩、贛等處另有長毛數十萬眾,倘若擁立偽幼主與朝廷對抗,則東南大局,何時可得底定?曾國藩奏洪福瑱積薪自焚,自是聽信謊言。現責令該督清查承平門缺口戍守不力職員,嚴加懲辦。金陵陷於賊中十餘年,外間傳聞金銀如海,百貨充盈,著曾國藩將金陵城內金銀下落敏捷查清,報明戶部,以備撥用。李秀成、洪仁達二犯,著即檻送京師,訊明處決。"大廳裡一片死寂,鴉雀無聲。曾國荃滿身早已濕透,腦袋嗡嗡作響,兩隻手臂生硬撐在花磚上,曾國藩的聲音也較著地低下來,中間還雜著顫音:"曾國藩以儒臣從戎,積年最久,軍功最多,自能慎終如始,永保勳名,唯所部諸將,自曾國荃以下,均應由該大臣隨時申儆,勿使驟勝而驕,庶可長承恩眷。"上諭宣讀結束,世人還是呆呆地跪在那邊,彷彿兩宮太後的訓話雖完,但仍板著冷峻的麵孔,森嚴地核閱這班軍功赫赫的大臣,並冇有下達起家的號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