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書,局麵太窄了。那些山林隱逸,前代遺民,以及姓名不登乎仕版,而節義可愧彼貴爵者,被你'名臣'一詞架空在外了。我想你不如改個名,叫做《國朝先閒事略》。如此,剛纔所提的那些人,便都能夠出去了。你看如何?""最好,最好!"李元度拊掌大笑,"就按你的辦。""好!那我再多訂一百部。"曾國藩大笑起來。
這一天,俄然傳來動靜:寧國府破了。李元度大吃一驚,忙將書稿收起,四周巡查城防。本來,朱品隆帶的三千人以及霆字營分離在城外的各路人馬,底子冇法進入寧國城裡,十足被李世賢的軍隊堵在城外。李世賢幾次猛攻以後,寧國城裡的湘勇擺盪了,鮑超亦無主張。身邊人勸他:與其城破被戮,不如殺出城去,保儘力量,再糾合軍隊將城奪返來,大丈夫能伸能屈,不必過於拘執。鮑超以為有事理。城裡三千湘勇飽餐一頓,半夜時分,乘承平軍熟睡之際,衝出城門,在城外與朱品隆的援兵合為一處,向祁門奔去。第二天一早,李世賢進了寧國府。他留下二萬人守寧國,親率其他五萬人幫忙羅綱領、周國虞攻徽州。
徐忠與周國賢的暗害策劃,李元度全然不知。他見綠營兵這些天未再肇事,覺得酷刑彈壓起了感化,又見城頭上兵勇都在忙繁忙碌地奮戰,他放心了。癖好名山奇蹟的李元度關起門來點竄他的《國朝先閒事略》,並籌算還寫一部《曆代先閒事略》,洋洋灑灑,寫它一百萬字,比如太史公作《史記》一樣,從盤古開六合寫起,一向寫到明末,將統統卓異人物的事蹟,凡可考覈的,都查出來。這兩本書此後一併刊印,播於海內,垂以後代,李元度之名,也將永垂不朽了。他越想越鎮靜。
這時,曾國藩對李元度說:"你去最是名正言順。徽州乃皖南大城,又是祁門的樊籬,長毛打徽州,是想突破這道門,竄進祁門來,守住徽州意義嚴峻。張副憲戍守徽州幾年,雖說冇有打甚麼敗仗,但也冇有喪失,你千萬不要把它丟了。""你放心,長毛撼山易,撼平江勇難。有平江勇在,徽州城決不會缺一個角。"曾國藩見他說得如此輕巧,反倒不放心他去了,但眼下實在再調不出其彆人,隻得正色對他說:"此次圍徽州的是長毛的精銳軍隊,你不成小覷。按理你帶勇多年,我不消多叮嚀,但徽州府乾係太大了,我不得反麵你約法五章。你做獲得就去,做不到可不去,我再彆的擇人。"李元度內心大不悅,說:"哪五章?你說吧!""第一戒浮。你身邊有很多書讀得好,但並無兵戈經曆的文人,對此中那些好說大話者,決不成重用。第二戒自大。到徽州後,切莫自視太高,師心自用。第三戒濫。銀錢的利用,建功職員的保舉,都要有所節製。第四戒幾次。為統領者切忌朝令夕改。第五戒私。用人當為官擇人,不成為人擇官。"曾國藩的這五章,章章都是針對李元度的缺點而言的,李元度卻一句也聽不進。曾國藩剛說完,他便拍著胸膛說:"你也不必多說了,我立個軍令狀吧,徽州府倘若喪失,你惟我是問!""好,一言為定!"曾國藩伸脫手,對著李元度的手碰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