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四 踐諾開辦金陵書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大人,恭喜了,三女人生了位公子,大人你老做外公了!"王荊七笑著對曾國藩打拱。

如許一件大事,如何會健忘呢!固然王世全贈的那把古劍曾引發鹹豐帝的思疑,幾近招致不測之禍,固然它也並冇有如王世全所說的每到半夜便長鳴一聲,但這把古劍的確曾對曾國藩起了鼓勵的感化,增加了他克敵製勝的信心。厥後,這把劍又鼓勵曾國荃霸占金陵的勇氣,公然仗劍進城,成了名垂後代的首功之人。這把古劍真的是吉利之物。

且不說船猴子的學問文章為曾國藩傾慕悅服,就憑這把劍,他也要踐諾報答世全先生的厚誼。將兩江總督衙門遷到江寧的那一天,曾國藩便想到在此設立一個印書局,先把船山遺集全數刻印出來,然後再將安慶內軍器所華蘅芳、李善蘭等人這些年來翻譯洋人的書連續印出,這是一樁嘉惠世人、貽澤後代的大功德,何樂而不為呢?隻是火急需求創辦的事太多,再加上經費支絀,臨時今後推一下。

"嶽父大人,你老為孩子取個名字吧!"站在嶽母身後的羅兆升,剛滿十八歲,本身還是個孩子,在嶽父麵前,他顯得內疚。

曾氏在所撰《歐陽府君墓誌銘》中寫道:歐陽滄溟先生"自七十今後不複授徒遠方,家居課孫,細字鈔書,講論不倦。同治六年,歲在丁卯,孫定枚退學為附生。先生以嘉慶丁卯退學娶妻,至是六十年矣,而先生之伯兄八十有五,暇輒過從,相與道幼時瑣語覺得歡,自誇為家門之祥,人亦祥之。夫其孝友雍雍,敦善不怠,殆所謂無怍於天人者,複奚憾於其死耶!"歐陽秉銓從衡陽來,帶來了老父滄溟先生的親筆信。白叟本年八十整,與夫人同庚,兩老在一起餬口整整六十年了。滄溟先平生生讀書授徒,課子教孫,家道貧寒,品德端方。夫人賢惠無能,相夫教子。歐陽家夫唱婦隨,兒孫合座,早為遠遠近近的鄉鄰友朋戀慕歎美。更兼半子拜相封侯,二老同蒙聖恩,誥封奉直大夫、宜夫人,又老來喜慶結縭六十春秋,花燭重圓,這兩樁事更是世之可貴。故為白叟佳耦道賀的那些日子,不但歐陽一家,遠近幾十裡的鄉親們都沉浸在喜慶當中。大師自帶酒菜前來祝賀,喜酒連續三天擺了五百桌。白叟以非常欣喜的表情,向半子女兒暢敘這件平生中最為欣喜的事,並歎道:"此中之樂,乃人間之真樂也,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功名奇蹟已到極頂的曾國藩,不但對老嶽父的話從心底深處附和,且對白叟的平生傾慕不已,感慨說:"這或許纔是真正的人生!"白叟信中還對半子提起另一件事:

傳聞三女兒生了個兒子,曾國藩喜不自勝,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後院。

"允吉!"調門加高,明顯是不耐煩了。羅兆升見嶽父麵色嚴厲,這才停止嬉笑,垂手恭立。"你父親臨死時,把你兄弟兩個拜托給我。我因戰事繁忙,疏於照看,常覺有負所托。你本日身為人父,應那不時想到肩上任務的嚴峻,要本身有所建立,今後纔好教子。今冬好幸虧督署勤奮,明春進京插手會試。"明春會試一事,羅兆升想都冇想過,在他的日程安排中,這應當是十年今後的事。但他不敢違背嶽父大人的意誌,隻得硬著頭皮承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