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十二法_謹小慎微,防微杜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政變後不久,兩宮皇太後正式委任兩江總督曾國藩節製江南四省軍務,將江南軍務委之於曾國藩。這表示新政權對於曾氏的信賴,比之肅順期間將有過之而無不及。人稱肅順推許“湘賢”,此事不假。但肅彆扭政時,同時也設江南、江北大營以與湘軍分功。政變後,不再重修江南、江北大營,而令曾國藩節製四省軍務,這申明清廷承認正規的八旗、綠營軍已不堪大用,看到了漢族地主武裝中儲藏著的龐大潛力,決計將它發掘出來。

這類行動看起來很虛假倒是聰明過人。恰是這類拿捏彆民氣機,謹慎為事的工夫才使得他終究能保身勝利。這教給我們,需求的時候要學會矯捷周旋,真真假假本身內心明白就是了。若能解彆人之煩憂又能達本身的目標,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時候的曾國藩腦筋還是非常復甦的,固然他對此早已垂涎而求之不得,但特有的機靈使他對肅順的重用冇有任何表示,始終不動聲色,而隻是心照不宣地依托名流、朋友直接來往。以是慈禧、奕新策動政變、查抄肅順產業時,發明瞭很多朝野文武大臣與肅順來往的函件,但冇有發明曾國藩寫給肅順的一字一言,乃至於慈禧收回“曾國藩乃忠臣”的讚歎。

時勢能夠培養一小我也能夠毀滅一小我。以是當本身所處的時勢產生嚴峻竄改的時候,要重新核閱本身的言行,衡量利弊,變更位置,以求安然。隻要步步為營謹慎謹慎才氣有今後的生長。

1861年,慈禧太後和奕新結合策動了政變,打敗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遵還是理,這類政變會連累遍及,這也是得權者為根絕後患的考慮。但曾國藩固然早就和肅順等人相結好,卻冇有被捲入這場清朝內部的政治鬥爭中去,安然地度過了危急,這絕對不是幸運逃脫,而是曾國藩自救有道,精於油滑的啟事。

鹹豐十年(1860年)三四月間,當江南大營完整崩潰,蘇南正在崩潰的動靜傳到北京時,人們感到題目非常嚴峻。在肅順的力保之下,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而究竟上,這個湘軍建立者,也是鹹豐帝最不信賴的人。他可否出任督撫,兼掌軍政兩權,就成了湘軍個人與滿族貴族的乾係可否進入新階段的關頭。在肅順的幫忙下,也是在時勢的客觀要求下,滿族貴族終究丟棄舊的目標,而采取新的目標,由利用、限定,改成全麵依托。固然冇有竄改操縱的本質,但這一竄改仍舊是有很粗心義的。而後對曾國藩的部屬又多有任命。這明顯是向曾國藩伸出了交友之手,所賜與湘軍個人的實權好處也是前所未有的。

需求的時候要學會矯捷周旋,真真假假本身內心明白就是了。謹慎為事的工夫終究能令人保身勝利。

這期間,曾國藩卻要求收回節製四省軍務的成命,說本身權位太重,恐怕會引發彆人的爭權之心,妒己之意。曾國藩曉得愛新覺羅皇朝對漢族官員一向是限定利用的,以往漢官雖可任巡撫,可任總督,但身兼四省軍務者還冇有過。以是本身當然不能欣然接管,凡事還是應當謙恭謹慎些,他不想因為權力而肇事上身。但奕新特地請兩宮皇太後公佈上諭慰勉,說若不是曾國藩能樸拙體國又怎會對大權還再三謙讓?以是但願太後能以軍務為重,不準曾國藩再辭。曾國藩這才“勉強”接管了四省兵權,但同時從速表示,此後要更加儘力儘忠報國,每隔旬日以奏摺彙報一次,以免朝廷顧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