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第29章 魏一(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吳起對曰:“國土之險,信不敷保也;是伯王之業,不今後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而右天豨之陽,廬、瞘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湯伐之。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釜,前帶河,後被山。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親從臣而勝降城,城非不高也,群眾非不眾也,但是可得並者,政惡故也。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本日聞賢人之言也!西河之政,專委之子矣。”

知伯索地於魏桓子

知伯索地於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無端索地,故弗予。”任章曰:“無端索地,鄰國必恐;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氏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君不如與之,以驕知伯。君何釋以天下圖知氏,而獨以吾國為知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家之邑一。知伯大說。因索蔡、皋梁於趙,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於外,趙氏應之於內,知氏遂亡。

“《周書》曰:‘綿綿不斷,縵縵何如;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用心併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魏王曰:“寡人不肖,何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稱曰:“國土之險,豈不亦信固哉!”王鍾侍王,曰:“此晉國之以是強也。若善修之,則霸王之業具矣。”吳起對曰:“吾君之言,危國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說乎?”

“且夫諸侯之為從者,以安社稷、尊主、強兵、顯名也。合從者一天下,約為兄弟,刑白馬以盟於洹水之上,以相堅也。夫親昆弟同父母,另有爭財帛,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餘謀,其不成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棗,劫衛取晉陽,則趙不南。趙不南則魏不北,魏不北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成得也。秦挾韓而攻魏,韓劫於秦,不敢不聽。秦、韓為一國,魏之亡可立須也,此臣之所覺得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處所不至千裡,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馳名山大川之阻。從鄭至梁不過百裡,從陳至梁二百餘裡。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參列。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魏之陣勢,故疆場也。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分歧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