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明月_第235章 是在下輸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因而肥平便道:“公子,南鄉本就瘠薄,可又恰好趕上了六年前的戰亂,前年的大旱也是很嚴峻。這下民生更加艱钜,前年遲誤的農時一向影響到本年,客歲向豪長家借的種子,到了本年要翻幾倍了償,這些百姓走投無路,隻得不肯為民、甘願為盜了。公子所見的這幾個孩童,他們的家人也隻是苟延殘喘,或許再過幾年,就會因為活不下去遁入山林,成為截斷門路的盜賊。”

“秦為不道,淩暴河東,酷刑峻法,刑徒遍野,乃至於群盜四起,民不聊生。今我就封祁縣,吏民用命,盜賊授首,若晏平仲之治阿,若西門豹之治鄴。君乃識勢之人,既以賊人首級表誠意,又於手劄中自言苦秦久矣,不如背叛卸甲,以禮來降,效士會之返晉,仍不失冊封之位,你我共圖邑安民樂,豈不美哉?”

暴動的最後階段,或是一個農夫砍死了來逼債的豪長後輩,或是個裡閭擯除了前來收糧的縣吏,因而南鄉的次序越來越不受縣城節製,比起途有餓殍而不知發的縣吏,百姓們更情願投奔謁戾山的魏鐮,他們開端為魏鐮打保護,助他將南鄉豪長儘數毀滅,從而使百姓的債務十足不需了償。

“你在南鄉刺探多時,有何觀點?”

這是一封勸降書。

這時候前麵的縣卒愣住了腳步,本來他們走到了一個裡閭門邊,一群孩子正在冇精打采地玩著遊戲,男孩衰弱地揮動著木棍,女孩兒則盯著地上泥巴和灰土做的“菜肴”發楞。他們遠遠見到郵無信等人,立即就圍了過來,伸出雙手乞討,眼中儘是巴望。

除了很多地盤撂荒,本地住民不知所蹤外,值得重視的是,在南鄉,本地豪長的權勢,幾近成了真空,稍大一點的宗族都搬走了。若論遠因,當然是謁戾山群盜鬨的,可遵循郵無信多方查探的說法,追溯起來,卻跟六年前秦軍和太原趙軍在這裡打了一仗有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