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於博起家,道:“既然是如許,鄙人父女就向大人告彆,今後有機遇,再向大人就教,鐘秀,我們走吧。”
而這時高原也確切非常活力,因為他最不喜好的就是拿大帽子壓人,淳於鐘秀也未免太有些自發得事了,是以高原的眉尖一挑,道:“淳於蜜斯,剛纔蜜斯口口聲聲都是為了天下百姓,莫非說隻要服從蜜斯之言,纔是為了天下百姓,而不尊蜜斯之言,就是不顧天下百姓,試問蜜斯憑甚麼覺得,本身能夠代表天下呢?”
高原搖了點頭,道:“現在的六國之君,不是昏庸無道,就是碌碌有為,目光短淺,都難有高文為,和秦王政比擬,就如努馬比麒麟,望塵莫及。”
高原聽了,內心也有些不大舒暢,但還是忍了下來,並冇有說話。
高原點了點頭,道:“從實際上來講,是如許的。”
淳於鐘秀倒是非常不歡暢了,在她看來,高原這美滿是一番推托之辭,是以道:“武安君確切待大人有知遇之恩,並且我也曉得,武安君籌算把女兒許配給大人,但大人與武安君之情,還是私交,而適應局勢,扶助秦國同一天下,仍然為天下之公,大報酬何要以私而廢公,莫非大人不感覺隻為本身一己之私,而要多少生靈圖碳,多少無辜的百姓身故。鐘秀一向覺得大人是將星臨世,就理應為天下百姓造福,卻沒有想到大人隻為私交,而不顧天下。”
淳於鐘秀的臉也一下子漲得通紅,也沒有想到高原的詞鋒會這麼鋒利,不過她從十餘歲起,就跟著淳於博遊曆天下,甚麼樣的人冇有見過,甚麼樣的場麵冇有經曆過,立即道:“鐘秀當然不敢代表天下,但就事論事,秦國同一天下局勢,大人剛纔也是承認的。”
這時淳於博道:“大人是念及與武安君的交誼,那麼為甚麼不勸武安君也一併投奔秦國呢,秦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武安君如果到了秦國,必會重用,豈不比留在趙國,受趙王遷的氣好。”
淳於博也感覺淳於鐘秀說得太有些過份了,忍不住道:“鐘秀。”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二維碼告白start-->.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t:left;}.qrcode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淳於鐘秀道:“大人剛纔明顯承認,秦王的才乾遠勝於六國之君,隻要賢明之君才氣為天下之主,那有賢明之君投降昏庸之君的事理。”
高原接著又道:“並且就算同一天下,也並不表示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因為現在一國不好,百姓還能夠另投他國,而天下一統以後,如果碰到一個無道之君,視百姓為魚肉,百姓又那邊投奔,隻能任由庸君逼迫,一定好過現在各國分據,淳於蜜斯總不會以為,統統國君都是聰慧賢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