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遼東_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隊和童子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也是經略朝鮮龐大打算的冰山一角――奔襲完成後,不管救有救出光海君,先遣隊都將會同後續解纜的策應船隊,一同北上大同江河口,在那邊篡奪南浦城作為據點,以便采取源源不竭的後續軍隊,為篡奪平壤城積儲力量。

楚凡站在船埠旁,諦視著這艘動身中的先遣艦隊旗艦,臉上儘是安閒自傲的神采。

為了此次進軍平壤,耽羅政權可謂是傾儘儘力,其他商貿線路上的船隻緊縮到了最低限度,總算湊出了一支77艘船的龐大船隊,護航則由四支艦隊兩兩輪換承擔――就是這麼一個空前的範圍,要把統統職員和物質全數運達都要跑三趟,風向順得話也得兩個多月。

沉悶的海螺聲響徹禾北川的河口,船埠上金鳳號船尾那龐大的石錨緩緩暴露了水麵,整艘船也如同春花綻放般伸開了潔白的船帆,在南風的吹拂下,龐大的船身漸漸分開了木棧道。

攻占南浦城也還罷了,這後勤運輸倒是對方纔建立的耽羅政權一個龐大的磨練――算上先遣隊,一團和勤王軍總計將近六千人,所需的糧草、彈藥、騾馬乃至被服帳篷等等作戰物質堆成了小山;這麼多人和物質要通過千裡海疆運送到大同江口,其他且不說,一個護航安排,一個運輸調劑,那都是這個期間的報酬所未聞的,要不是楚凡時候提點,這運輸打算即便出來了,後勤部估計也隻要拿著乾瞪眼標份兒。

先遣艦隊是由四艘蓋倫船和三艘改裝後的二號福船構成,任務是將挽救光海君的先遣隊送抵江華島;先遣隊以第一團的精銳老兵為核心,混編了部分勤王軍,總兵力一千餘人,由柱子擔負總批示。

參謀部是以宋獻策為參謀長,抽調了十多名經曆過實戰的中基層軍官構成的,此次奔襲的作戰打算便是參謀部的第一個服從――針對奔襲中能夠碰到的各種題目,參謀部製定了多達五個版本的預案,最大限度製止先遣隊不需求的喪失。

彷彿是在為楚凡的信心加碼,船埠旁席地而坐等候登船的老兵們不甘孤單,正此起彼伏地扯著嗓子拉歌――楚凡親身操刀,將《大刀歌》、《誌願軍軍歌》、《連合就是力量》等軍旅名曲稍作點竄後教給了鼓吹隊,激昂彭湃的旋律和淺顯易懂的歌詞很快便為兵士們完整接管並狂熱追捧,現在各部之間拉歌比賽已經蔚然成風。

這些孩子之以是會被集合到孺子營,是因為楚凡現在太缺人了!特彆是會寫會算,能敏捷體味他企圖、跟上他思路的人!

豆豆口中的孺子營是楚凡前段時候命令提拔的,都是年紀在12到15歲的漢家兒郎,統共有42人;此中大多數都是遼東的孤兒,隻要少數幾個是牛島工匠們的後輩和特彆聰明的宋人後嗣;他們都是孫和鬥保舉上來的各個書院的門生,固然進入書院時候有長有短,可都表示出了各種過人之處――有的讀書識字極有天賦,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遵循孫和鬥的說法就是天生的讀書種子,如果放在大明都是有但願考秀才落第的;有的則是對於實學有著異乎平常的興趣,要麼算學極佳,要麼對物理化學一點就通,這些人都是孫和鬥眼中的寶貝疙瘩;另有幾個則一心想要參軍,想方設法從老兵們那邊學各種戰役技能。

看著士氣高漲的先遣隊,楚凡不由得高傲地挺了挺胸,懷中那本厚厚的冊子頂了頂他的腹部,讓他的思路一下子跳到了新組建的參謀部上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