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1627):兄長天啟帝病逝,即位為帝。
那麼現在是……甚麼時候?
崇禎二年(1629):三月,定立魏黨“逆案”,入案者255人,彆離懲辦。
崇禎九年(1636):秋,張獻忠、羅汝才部進入四川,霸占多量州、縣。
固然不曉得是那裡,但隻要認準一個方向走,應當是能夠出去的。
不知過了多久,終究看到官道了。
崇禎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驚,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袁崇煥日夜兼程,馳援京師,並光複永平四城。後崇禎將袁崇煥下獄並正法。春,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夫軍剿撫並用,部分農夫軍活動至山西。十仲春,加派“遼餉”153萬餘兩,合原加派“遼餉”總計680萬餘兩。
蒲月,以徐光啟主持用“西法”修定曆書,至崇禎8年修成《崇禎曆書》137卷。
這的確是一本書,隻是這書的款式有些古怪。封麵很硬,從冇見過這麼厚的紙。書的題目是橫著的,上書“明史”兩個大字,翻開一看,這上麵的內容都不是豎排的,得橫著讀。
“駕――”來人近了,吳三桂看他的臉,非常熟諳。
吳三桂大駭,這……這……誰那麼膽小妄為,寫這麼一本書誹謗朝綱,這但是殺頭大罪,這不是找死嗎?袁崇煥將軍提出“五年平遼”倒是聽爹提起過,綠蘿那丫頭還幫我籌辦了關於這方麵的科舉策論。魏忠賢要被殺了?不會吧,現在閹黨在朝中正如日中天,如何能夠……
吳三桂探手入櫃,從中摸到了一本書一樣的東西。
“吳老弟,我叫李鴻基。前麵另有追兵,你且幫我遲延一二,我們來日方長!”說罷,快馬加鞭,一騎絕塵!
正籌辦走出閣房,卻又想到隔壁那件棺槨,想想或許下次不會來這裡了,能夠會錯過一樁大好機遇。
吳三桂身子藏在牆後,屏住呼吸,向內裡看了一眼。
吳三桂越想越不放心,左手提劍,右手拿刀,奔出門去。
字很多貧乏了筆劃,但奇特的是,這些看起來缺了筆劃非常簡樸的字,還是能夠讀得懂。
這門如何開的?自從體係當機後,怪事接二連三的產生。
崇禎四年(1631):正月,施助陝西哀鴻,定議對農夫軍實施以撫為主的政策。
這竟然是……
裡邊冇人。吳三桂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夫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集結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停止會剿。八月,以盧象升為總理,與洪承疇分責東南、西北的剿除農夫軍戰事。十月,下罪己詔。
懷著忐忑不安的表情,吳三桂俯下身子,漸漸地靠近著櫃子。
誰又能想到,本日稱兄道弟的他們,來日便是疆場對峙兵器相見呢?這逃脫的校官,恰是今後的農夫叛逆魁首,闖王――李自成!
崇禎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閣臣,再圖複興。仲春,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三月、四月,鬆山等城接踵破,洪承疇被俘,降清。蒲月,李自成部三圍開封。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
一對刀劍!
不好,那A級粉碎者會不會找上門去?雖說我們吳家有重兵扼守,還是儘快歸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