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_第七十九章 施政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燕王無妨另有如許一段故事,非常讚歎,道:“情極而緣生,義儘而緣滿,此乃你二人應有之姻緣,我想張氏也不過是因風吹火、順水推舟。”他命施進卿站起來,和顏悅色問道:“你在廣東,作何買賣,竟有千艘海船?我皇考時候,不準百姓片板出海,你莫非是罔顧禁令?”

燕王驚奇道:“一千艘船,還是海船?”

“一千艘海船來助我,”燕王就摸索道:“是你們國主梁道明的意義,還是你的意義?”

此人名叫施進卿,約莫三十歲擺佈人,顯得溫文爾雅,見到燕王就恭恭敬敬行了大禮,道:“草民魯國施父後嗣施進卿,見過燕王殿下。”

燕王點了點頭,道:“你來見我,說與世子妃有舊,不知有何舊?”

燕王大惑不解,頓時傳命薛祿將此人帶上來。

“我此行是為了南洋的華族百姓,也為了讓大明的福澤,恩及外洋,”施進卿上前跪下,想起南洋百姓遭到太祖禁令,不得不闊彆故鄉,而來到南洋以後,卻又飽受海盜淩辱,不由得涕泗橫流道:“我南洋百姓,也是大明子民啊!多年以來,遭倭寇並海盜侵襲剝削,受儘欺侮,苦不堪言,我等中原子孫不但讚揚無門,還屢遭大明海軍圍殲,艱苦之狀,實難述其萬一。施某願殿下天命所歸以後,清寧海宇,令我南洋百姓,有生民之樂。”

薛祿點點頭,道:“末將本來也覺得他是個騙子,但是此人信誓旦旦,說與我們世子妃娘娘有舊,還給俺出示了信物。”

慶城郡主帶著燕王的原話回了京師,陷於捉襟見肘窘境當中的建文帝本來寄但願於緩兵之計,他當然不是真的要割地乞降,不過是以此為談,遲延數日,等候東南勤王之師趕到,臨江再決勝負罷了——但是燕王謝絕媾和,他頓時墮入了震恐當中。

“殿下,”施進卿道:“江北郡縣的官船,都叫朝廷給燒儘了,為的就是禁止殿下渡江。草民的海船,已從南海遠渡而來,幸運一起上並未見著大明海軍,現在另有三天的水路,就能趕到高資港了,屆時任憑殿下征用,長江通途,則一夕可渡。”

施進卿道:“豈敢企求回報,本心亦不在犒賞!”

“爾等如果真的心向大明,”燕王感慨道:“則當在我大明庇護之下,清繳倭寇、海盜,乃是從我皇考洪武年間,就開端做的事,本王順從太祖法製,天然也會照行不誤。大明海軍圍殲爾等,也是迫於奸臣之命,等本王靖難功成,當殺此輩,以謝天下。”2246

“你既然有此心,”燕王點頭道:“本王甚是嘉許。隻是你要來助我,我綏定大難以後,當如何回報你呢?”

燕王不由得看了馬和好幾眼,又去看施進卿,公然施進卿連連點頭道:“公公說得一點不錯,三佛齊舊朝被爪哇滿者伯夷國滅了,國中大亂,無人出頭,華人便推戴現在的國主梁道明為三佛齊王,對抗滿者伯夷,四五年間到現在總計有三萬一千餘人從廣東渡海而來。”

“草民鄙人,”施進卿不卑不亢道:“乃是國中宰相,此次率船千艘,與國主無乾,草民一是為了酬謝世子妃大恩,二是願襄助燕王殿下大業功成。”

“諸臣已經去往東南募兵,”方孝孺為他闡發道:“姑蘇知府姚善、寧波知府王璡、徽州知府陳彥回、鬆江同知周繼瑜、樂平知縣張彥方、前永清典史周縉已經起兵入衛。五府之兵足以抵擋燕軍過江,況另有長江通途,可當百萬兵,陛下莫非忘了,江北的船隻,已經派人燒光了!燕軍莫非是插了翅膀嗎,豈能飛度過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