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_第13章 故事新編 (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33)漂亮:英語Modern的音譯,原意為當代,這裡是時髦的意義。

(9)好杜有圖:英語How do you do的音譯,意為“你好”。

(28)女隗:《左傳》中狄人之女多姓隗,如叔隗、季隗等。又《史記·匈奴傳記》說:“匈奴,其先祖夏後氏(夏禹)之苗裔也。”匈奴就是春秋時的狄人。本篇中女隗這小我名,大抵是按照這類記錄而假造出來的。

(37)丹朱太子:堯的兒子。古書中都說他“不肖”(品德不像他的父親),以是堯不把天下傳給他而傳給舜。

(14)簡放:當代君主任命初級官員。簡指授官的簡冊。(在清朝則稱由特旨任命道府以上外官為簡放)

“大哥,時勢彷彿不大好!”叔齊一麵並排坐下去,一麵氣喘籲籲的說,聲音有些顫栗。

(18)“伏羲朝小品文學家”的這段話,是對當時林語堂一派人倡導的所謂“語錄體”小品文的摹擬;林語堂主張的所謂“語錄體”,用他本身的話來講,是“白話中不避俚語,口語中多放之乎”(見《論語》第三十期《答周劭論語錄體寫法》),根基上還是白話。這是一種變相的複古主義。其次,這段話中的“見一少年,口銜雪茄,麵有蚩尤氏之霧”,是暗射林語堂美化進步青年的浮名(林語堂在他的《遊杭再記》中有“見有二青年,口裡含一枝蘇俄捲菸,手裡夾一本甚麼斯基的譯本”如許的話)。蚩尤是傳說中我國九黎族的首級,相傳他和黃帝作戰時,施放大霧,後為黃帝所擒殺;因為民族成見,昔日史乘把他描述成非常凶暴的怪物。是以,蚩尤的名字也常被疇昔統治階層用來描述他們以是為的“凶暴的人”。一九二六年,北洋軍閥吳佩孚為了“討赤”,曾經異想天開地拿蚩尤來對比“赤化”,胡說:“草昧初開,部落期間,蚩尤殘虐,彼時無所謂法製,無所謂倫紀,殆與赤化無異”(見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晨報》)。他還說,查得蚩尤是“赤化”的鼻祖,因“蚩”和“赤”同音,“蚩尤”即“赤化之尤”如此。(參看《華蓋集續編·頓時支日記》及其有存眷)

(31)息壤:傳說中一種能夠本身發展,永不耗減的泥土。《山海經·海內經》:“大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湮大水,不待帝命;帝令回祿殺鯀於羽郊。”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窮,故能夠塞大水也。”

(30)湮:鯀用的治水體例。《尚書·洪範》:“我聞在昔,鯀堙大水。”堙(湮),填塞。“導”,是禹用的治水體例,《國語·周語》:“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製量……高高低下,疏川導滯。”導,疏浚。

(39)浙水的濤聲:浙水,即錢塘江,漲潮時濤聲很大。 (1)

(15)從冀州啟節:《尚書·禹貢》敘“禹彆九州”,首舉冀州。孔穎達疏:“冀州,堯所都也。諸州冀為其先,治水先從冀起。”又《史記·夏本紀》也說:“禹行自冀州始。”按冀州為古九州之一,約相稱於現在的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山東黃河以北地區。堯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在冀州境內,故下文又說“冀州的帝都”。啟節,指舊時初級官員出發、解纜。節,當代使者及特派官員出行時所持的信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