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_第三百九十三章 奪號罰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隆基淡淡隧道:“短短數年,顧青為何從無情變成了有情?”

“顧青之情,意在麾下部將,意在百姓百姓,但他對陛下……不必然有情。”

帝王的莊嚴,與千古的功業,二者在李隆基的腦海裡幾次膠葛掙紮。

顧青停動手裡的行動,苦笑道:“如何用的題目,我還在思考,主如果思考火藥的最好配比,韓介,去幫我彙集一些東西……”

很久,李隆基俄然又道:“裴周南的奏疏剛入長安不久,楊國忠便來向朕討情,說顧青情非得已,說他年青氣盛,不過是一時打動,少年郎不知輕重,遭到些許委曲便不計結果……”

李隆基又歎道:“是否每個外調軍鎮的節度使都會變,變得不忠不義,變得目無君上朝廷?”

韓介不解道:“此物既無開刃鋒口,亦無鋒利鋒利之處,它……靠甚麼能要仇敵的命?”

高力士在身後垂著頭,多年主仆的默契,他不消看李隆基的神采都曉得,此時的天子表情很不好。

很久,李隆基歎了口氣,道:“平吐蕃策要持續實施,但顧青擅自調兵啟釁,此事亦不成不究,不然國法奚用?”

這個題目太敏感,高力士不敢答覆。

頓了頓,李隆基語氣陰沉隧道:“傳旨,峻厲怒斥顧青所為,並奪其太子少保和光祿大夫之號,紫金魚袋收回,改銀魚袋,罰俸一年,並密令裴周南邊令誠周到監督安西軍,今後若無朝廷的調兵虎符文書,毫不準顧青擅動一兵一卒。”

高力士忍不住道:“陛下,平吐蕃策恰是關頭之時,此策唯有顧青方能把控大局,國庫已撥出近五十萬貫實施此策,若冒然撤換顧青……”

那麼,宿世從史乘上看到的那些屈辱和磨難,是否也能竄改,讓它們不再產生?

一根鐵管在顧青手中幾次打量,從鐵管的一頭望向另一頭,通俗且悠遠,像宇宙裡的黑洞。

高力士見機地冇吱聲兒。

心若已腐朽腐敗,再強大的槍炮也挽不回失利的運氣。顧青帶來的東西不過隻是一個曇花一現的不測罷了。

李隆基麵無神采,不發一語當真地聽著,高仙芝滾滾不斷說了好久,都是關於顧青經略安西的一些細節,李隆基自始至終冇插一句嘴。

“高將軍,還記得當年你初識顧青時,是如何評價他的?”

或許,仍然冇法竄改。

“靠的是對仇敵滿腔的氣憤,和我大唐王師戰無不堪的果斷信心。”顧青猝不及防給他灌了一口雞湯。

比擬顧青的冇法無天,李隆基更在乎安定吐蕃的千古功業,此策若成,必將留名青史,平天生績超越太宗高宗,今後耀於廟堂,萬代社稷受益無窮。

韓介越看越含混,獵奇道:“侯爺,您在鼓搗啥東西?這是……兵器嗎?”

“臣……臣實不知顧青闖了這般大禍。”高仙芝低頭道。

直到高仙芝說完後,李隆基點了點頭,俄然笑了:“高卿高見,精準獨到,朕很敬佩。”

李隆基神采仍然陰沉,望著殿外的銀杏喃喃道:“權益過火,難全忠義,平吐蕃以後,還是把顧青調回長安吧,天下有一個安祿山,已經夠了。”

說完李隆基卻不再持續這個話題,端起酒盞笑道:“本日你我君臣把酒言歡,高卿分開長安多年,閒暇之時可在長安城閒逛些光陰,看看我大唐都城的竄改,聊解多年戍邊之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