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_第三百零三章 疑心難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隆基嗯了一聲,道:“授他三鎮節度使,委實有些過了,現在騎虎難下,若欲收回安祿山部分兵權,反倒真中了彆人的計,形成君臣失和,並且……俄然收他的兵權,也恐將士叛變生亂,倒是費事了……”

高力士從懷裡取出一封信,雙手遞給李隆基,道:“輔趚琳送來的原信在此,請陛下禦覽。”

而原鄭州刺史安重璋是建國名將以後,其曾祖安興貴官拜右武侯大將軍,爵封涼國公,是聞名的武德十六功臣之一。安重璋生於將門,自幼熟讀兵法,其人用兵最大的長處是擅守,給他一座城池,他能守得紋絲不動,固若金湯。

蜀州,刺史府。

既然收不回安祿山的兵權,那麼便隻能采納防備之勢,以普通換防的名義抽調劑所將士駐紮邢,晉,慶三州,三地呈品字型拱衛長安。

大唐的西域被歸為“隴右道”,隴右道是大唐最大的行政區,此中隴右道的北庭都護府首要為了防備北方的突厥部落,安西都護府為了防備西麵的大食和西域諸小國,以及西南麵的吐蕃。

一場劇變,一次危難,親曆了死劫,見證了存亡,這個男人一夜之間長大了。

金吾衛和左衛各調一萬兵馬,對於京畿防務來講不算太傷筋動骨。

雖說現在大唐的百姓日子過得有些勉強,但亂世終歸是亂世,能在史乘上留下亂世的名聲,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另當彆論,但國庫委實是比較豐盈充分的,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沉吟好久,李隆基終究下了決計,輕聲道:“高將軍,去給三省兵部傳旨,抽調京畿道與河南道各地兵馬換防,調許州,滑州,洛陽駐軍參半,渡黃河駐紮邢州,晉州,慶州,三地增設都督府,原鄭州刺史安重璋調任都督,協防黃河以北諸州,都督府下諸將諸官由楊國忠與省部朝臣商討後任命。”

由此導致的惡果很嚴峻,此次吐蕃悍然入侵,攻陷於闐城,便是看準了安西都護府內防空虛,有機可趁,若非顧青率軍打了一場標緻的伏擊戰,吐蕃管束安西兵力,偷襲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計謀企圖很能夠就勝利了。

如果安祿山果然發兵謀反,那麼三座品字型的城池便正幸虧反軍打擊長安的必經之路上,交由安重璋來守的話,能給長安的朝廷留足充分的時候來應對。

現在的宋根生,彷彿已是一名成熟麵子深諳法則的官員了。

…………

說到底,宋根生的官位實在是官僚個人好處互換的必定成果。

站在刺史府門口,一陣輕風拂來,宋根生打了個顫抖,情不自禁撫了撫肩頭。

高力士恭敬隧道:“輔趚琳送來的手劄裡稱,安祿山在範陽平盧等地駐紮兵馬十五萬,但查其糧草兵器和軍器並無非常,安祿山朝賀後回到範陽,言行皆很本分,麾下諸將領並無密信所說的皆是胡人,而是漢人占了大半,前次長安城外莫名截獲的那封密信,大多不實,或許有人構陷安祿山,教唆君臣失和……”

李隆基參軍報上看到了此次戰役的本質,增兵安西早已在他的打算當中。

任命宋根生為彆駕時,剛好是顧青剛被天子封了縣侯,又升了左衛中郎將,特彆是升官冊封的來由實在是救了天子的性命。

宋根生的模樣比當初成熟了很多,他乃至蓄起了鬍子,頜下一捋黑鬚油亮,被打理得一絲穩定,比擬之前當青城縣令的時候,現在的宋根生眼神中多了一抹慎重和嚴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