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入營,全軍歡娛。
“是!”
剛纔的兩員部將是殺給史思明看的,本來怒極的安祿山籌算一刀將史思明砍了,畢竟史思明纔是五萬叛軍的主將,因為他的輕敵而形成如此慘敗,但史思明是安祿山麾下第一大將,此時恰是用人之際,陣前斬將殊為不吉,安祿山隻好殺了史思明的兩員部將,算是殺雞儆猴。
潼關外,叛軍大營。
高力士笑道:“是,顧青本年才二十多歲,已靠軍功爵封縣公了,將來出息不成限量。”
宣旨的舍人走後,將士們再也不必壓抑,頓時爆出一陣陣歡暢的吼聲。
高力士輕聲道:“太子殿下剋日隻在東宮讀書,偶爾調集東宮謀臣,群情平叛之事,據東宮眼線所奏,太子彷彿成心留在關中抗敵,說要為陛下儘孝,為社稷儘忠。”
本來他對顧青可否光複洛陽是不抱但願的,當初的調兵聖旨隻是對顧青的一種警告,揭示皇權嚴肅,李隆基覺得安西軍到了洛陽城外後,隨便閒逛一圈便會明智地退兵,冇想到,安西軍竟然真將洛陽城打下來了。
封賞的聖旨被舍人奮筆疾書而就,李隆基蓋了玉璽後,舍人倉促將聖旨發往中書省,楊國忠等宰相覈實後便將頒往安西軍。
…………
李隆基嘴角一扯,暴露一絲嘲笑:“儘孝,儘忠……他清楚是想趁亂局而在關中自培羽翼,嗬,翅膀硬了。”
坐在大殿內,李隆基笑容穩定,表情仍然極其光輝。
大唐中期今後,朝廷晉爵者極少。帝王富有四海,不管犒賞任何東西都不皺眉,唯獨爵位這東西,是帝王最不肯給的。
總之,顧青必必要晉爵,李隆基再不甘心也要晉封,這已不是能夠憑他小我喜惡能夠隨便決定的事,而是顧青現在在長安臣民的心中已經有了聲望。
安西軍大營轅門外,顧青領著一眾將領跪接聖旨,當一道道封賞旨意從舍人丁中念出,將士人群中垂垂躁動,直到舍人念出“……茲可晉顧青青城縣公”時,全軍將士俄然發作出一陣震天喝彩聲,打斷了舍人的宣旨。
李隆基淡淡隧道:“便由他留在關中吧,朕若巡幸,關中確切要留一個夠分量的天家皇子來安撫民氣,不過他若覺得留在關中抗敵便能建立官方聲望,未免太天真了,官方聲望再高,也隻能老誠懇實等朕主動傳位,不然他便永久隻是太子。”
李隆基深思半晌,緩緩道:“既然安西軍已光複洛陽,讓文部速派官吏領受洛陽的官衙,安西軍留下兩千守軍後,可令顧青率安西軍馳援潼關,這一次,想必顧青也不會令朕絕望。”
但是顧青所統領的安西軍自入玉門關平叛以來,數戰數捷,毀滅叛軍,光複城池,給時勢艱钜的平叛之戰打了一劑強心針,捷報入京,臣民無不歡樂鼓勵,如此大功,李隆基不得不賞,不然不管平叛是勝是負,將來的李隆基會被臣民詬病刻薄寡恩,對帝王的威望也是一種打擊。
表情好,看甚麼都紮眼,以往顧青抗旨不遵的劣跡現在彷彿都被李隆基健忘了,對顧青的治軍之法更是連連獎飾。
如果說慶州城外的伏擊戰不過是小敗的話,安西軍函穀關這一戰可就真是傷筋動骨了,喪失非常龐大,不但折損了叛軍將士,首要的是糧道被截斷,今後南北後勤冇法通暢,洛陽這個首要的城池又落在顧青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