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_第四百三十一章 選將之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郭子儀的諫言很有事理,必須頓時調兵勤王,必須守住長安,不然題目就大了。

李隆基滿心惶恐不安,年已老邁卻被最信賴的臣子叛變,帝王意氣一朝喪儘,現在已是心灰意冷,被兩位老臣安慰幾句後,李隆基終究打起了精力。

李隆基大略便是出於這個設法,因而長安的總兵力才戔戔八萬人。

人到時窮之際,俄然變得復甦起來,回顧這些年的弊端,不由愧怒難抑。對於將來,他更感到蒼茫。

也不知李隆基從那裡冒出來的蜜汁自傲,總感覺初創了開元亂世,大唐都城便固若金湯,天下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怎會造反?既然不會造反,長安何必太多兵力拱衛,平白華侈糧食,不如將這些兵力全數發往邊鎮,讓他們為國戍邊,開疆辟土,豈不比在長安無所事事華侈糧食強很多?

一個殘暴的究竟就是,開元末年今後,李隆基竄改大唐軍製,將大唐分為十個軍鎮,每鎮設節度使,十雄師鎮擁兵過火,總兵力達到五十萬擺佈。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存眷vx公家【書友大本營】便可支付!

李隆基聞奏一怔,躊躇了一下,宣見。

李隆基挖苦一笑:“忠臣?此時此地,朕還敢信賴‘忠臣’二字嗎?”

李隆基闔上眼,深思半晌,仍拿不定主張。

李隆基緩緩道:“諸卿所言甚善,朕皆準也。”

高力士眼眶泛淚,哽咽道:“老奴求陛下莫出低沉之語,陛下,大敵當前,陛下當抖擻。”

一個快七十歲的遲暮白叟,還能像當年那般對勁飛揚,安閒麵對統統噩難嗎?

楊國忠道:“國庫所餘未幾,但能支應得起二十萬兵馬三月所用,趁這段時候告急調撥京畿道,山南道,江南道,淮南道等各道官倉糧草,經漕運大運河運抵長安,若長安能恪守三個月,時候上大抵是夠的,各道官倉糧草若至,足可撐應四十萬雄師一年所需。”

“大唐十大節度使,安祿山已竊其三,殘剩的七大節度使,不知可有勤王者……”李隆基神情灰敗,黯然歎道:“節度使久沐天恩,然天子有難,能知恩圖報者有幾人?”

高力士愧然道:“老奴與陛下今早一同回的長安,尚來不及詢查。”

顧青,確切是一柄利器,並且目前看起來確切有個忠臣的模樣,但李隆基不知為何老是有些疑慮,此次顧青從安西回到長安,李隆基見過他一麵,那一麵較著看出顧青與當年分歧,眉宇間披髮著自傲,模糊另有幾分刁悍的霸氣。

虎狼之輩,食敵噬血,但是安肯洞居陋巢?既有虎狼之力,必有虎狼之心。

陳希烈彌補道:“老臣覺得陛下還應頒一張安民佈告,以安臣民之心,並傳檄天下各道各州,細數安賊之罪,明示天下士子百姓勿附賊逆,除賊擁唐,另有,頒嚴令製止商賈炒漲糧價,私行舉高糧價者立斬,三族連坐。”

想著想著,李隆基竟流下淚來。

高力士躬身領命。

再如何年老不堪,再如何心灰意冷,祖宗留下的社稷不能丟,他這個大唐天子更不能低沉,親手初創了亂世的帝王,若暮年突然變成了亡國之君,寫進青史裡會被先人唾罵嘲笑幾千年。

高力士一凜,低頭不敢回話。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

郭子儀沉聲道:“陛下,老臣覺得,除了安祿山賊子,大唐其他的節度使都是儘忠大唐,儘忠陛下的,安祿山起兵俄然,叛軍推動太快,陛下當速速定奪,不然長安有被叛軍攻破之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