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安西軍分開了半個時候,奔逃的禁軍才垂垂重新集合起來。
同時李隆基還奇妙地將君權與臣權的衝突嫁接到太子頭上,兵馬大元帥有權變更天下兵馬,顧青又不肯被太子變更,這個衝突是冇法調和的。
顧青,會是第二個安祿山嗎?
高力士的神采也欠都雅了。
見李隆基俄然停頓下來,高力士忍不住問道:“陛下,顧青的安西軍按說是最能與叛軍一戰的王師,若不封他為副元帥,恐怕……”
由此看來,現在的顧青公然有了不臣之心,陛下所憂愁者並非冇有事理。
李隆基眼眶含淚,顫抖著雙手讓將士們平身,並下旨犒賞全軍將士財帛,承諾平叛後還政於都,禁軍將士皆賜田二十畝。
好久以後,李隆基俄然道:“朕要放一些權力出去了……”
天已放白,拂曉將至。
高力士倉猝道:“老奴忘了說,陛下,顧青徹夜帶來的兵馬不止是陌刀營,另有一支奇特的兵馬埋伏在行營外,那陣轟隆般的巨響便是安西軍的伏兵策動了……”
很久,高力士幽幽一歎:“莫非世上便無製衡顧青之法了麼?”
一石三鳥之計果然高超,李隆基不愧是算計民氣數十年的承平天子,朝堂製衡之道已爐火純青。
最敏感的天下兵馬副元帥,李隆基卻用心冇給顧青,這就很申明題目了。
李隆基闔目沉吟,禁軍叛變停歇後,李隆基又變回了阿誰精於謀算民氣的天子。
但是細心一考慮,爵位也好,官職也好,乃至是位列三公的司徒也好,都是一些冇有任何實權的虛銜,光榮倒是光榮了,可顧青手中的權力卻一絲都冇變。
高力士不解地看著他。
明知顧青是最大的功臣,但李隆基卻不肯承認他是功臣。
李隆基想到這個題目便不由心頭愈發沉重,劫波渡儘以後再重新回想此事,李隆基鮮明驚覺,比擬禁軍叛變逼宮,顧青的野心和安西軍的可駭戰力更可駭。
有了陳玄禮的帶頭,再加上禁軍將士被安西軍殺得士氣早已崩潰,又斬了幾名參與煽動的將領,禁軍將士們非常識時務地齊聲道:“願發誓永久儘忠陛下。”
“徹夜陌刀營殺了多少禁軍將士?”李隆基問道。
高力士一愣,他冇想到李隆基第一句話竟然是問這個,想了想道:“徹夜驛站外廝殺慘烈,按將領報上的傷亡數,禁軍將士約莫有兩千餘人死在陌刀營刀下……”
李隆基淡淡一笑,道:“顧青護駕有功,傳聞又有潁水大捷之功,當然也有擢升……”
在高力士麵前,李隆基不必埋冇任何情感,他是李隆基最信賴的人,比親兒子還信賴。
現在的他,那裡另有半分天子的嚴肅和權力?身邊獨一的兩萬禁軍纔剛安撫停歇下來,至於散落大唐各方的平叛軍隊,李隆基已冇有任何信心變更他們了。
李隆基的神采又變了:“可曾細查?”
三千餘兵馬,大明大亮走進天子行營,接了楊貴妃後,大搖大擺分開行營,趁便將勸止他們的禁軍殺了個翻天覆地。
高力士咬了咬牙,道:“陛下,要不要派人傳旨,扣問顧青此利器的來源和造法……”
“陛下如成心,聖駕至蜀中後,我們無妨也組建陌刀營……”高力士輕聲建議道。
話冇說完,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你如果顧青,心胸不臣之意,聖旨麵前你會誠懇交代麼?”